健康養身★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文 / 《經理人月刊》周頌宜

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就好比國家陷入財政赤字,即使透過提高稅收(假日睡上一整天),達到帳面上的平衡,但如果沒有從根本降低支出(改善睡眠習慣),無疑是挖東牆補西牆,淪為惡性循環,這樣的情況稱為「睡眠債」。

睡眠債會讓身體無法從疲勞中恢復,還會導致情緒不穩。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茲拉坦.克里贊(Zlatan Krizan)2018 年的研究證實,睡眠時間僅 2~4 小時的人,比起休息達 7 小時的人,更暴躁易怒,久而久之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危機。

我們都明白睡眠充足的重要性,卻有可能落入睡眠的迷思中,愈睡愈累。

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1. 倒頭大睡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很好?

一般人認知的睡不好,大多是失眠或淺眠,其實,一碰到枕頭就呼呼大睡,也可能是過度疲勞的症狀,因時常被剝奪睡眠時間,身體為了自救,「逼迫」睡眠。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睡眠醫學主任麥克.柏利斯(Michael Perlis)教授指出,躺上床 10~20 分鐘內入睡,才是正常的睡眠狀態,如果小於或是大於這段區間,可能是白天太累了,不妨利用空檔補眠 15 分鐘,讓自己更專心工作。

 

  1. 半夜醒來要讓自己趕快入睡,不然就睡不著了?

人或多或少都遇過睡到一半突然清醒的情況,這時,多數人第一個反應就是閉上眼睛繼續睡;然而,並非每一次都順利地再次進入夢鄉。

柏利斯表示,強迫自己入睡,結果卻愈發清醒,長久下來,床反而會成為讓腦袋清晰的誘發條件。假設一直無法入睡,不如下床做點輕鬆的事,像是閱讀,直到產生倦意,再上床休息,對身體施加些許壓力,隔天會更好入睡。

 

  1. 年輕人,特別是男性,只要有睡就好?

安大略省西部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神經科學教授康納.懷德(Conor Wild)追蹤 1 萬個人的睡眠模式,並測試他們的認知與記憶力。

研究發現,無關年齡與性別,睡眠時間 7~8 小時的人,各方面能力的分數都最高,少於 7 小時的人,推理、解決問題,甚至是語言能力都會下降。

「睡眠長時間少於 4 小時的人,認知能力相當於 8 歲小孩,」懷德建議,如果沒辦法每天固定睡 7 小時,可以一周為單位,一周睡滿 49 小時,讓身體狀態達到應有水準。

 

【延伸閱讀】

打鼾、背痛、頻尿?睡眠時的 4 種現象,代表不同的健康警訊!務必小心

睡不好、頸部痠痛?別讓「壞枕頭」害了你的睡眠品質

 

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9年7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天氣轉涼,腦中風急性心血管等疾病,發作機率也跟著增加。一位39歲的李先生在工地工作,三餐都外食隨便吃,也沒有運動習慣。兩年前,健康檢查時醫生診斷為高血壓,雖然有服用降血壓藥物,但沒有量血壓習慣。去年開始李先生常感頭痛,今年8月工作時,突然頭暈目眩、右手無力,被同事緊急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飲食口味太鹹容易高血壓,甚至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現在有1項新的研究表示,重口味飲食可能破壞體內TAU蛋白的濃度,造成認知能力下降。TAU蛋白不正常的累積,正是阿茲海默症病患重要特徵之一,研究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時代進步,許多觀念也正在改變,但對癌症大家仍存有「聞癌色變」的焦慮,婦女朋友對乳癌更是戒慎恐懼。其實早期乳癌(第0-2期)預後很好,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其中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防治策略。經國內資料分析發現經由篩檢發現的乳癌,高達86%是屬於 0-2期的早期乳癌。國民健康署補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傅婷/台南報導】1名30多歲的何小姐結婚3年,卻遲遲沒有傳來好消息,為此至婦科診所就醫,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顯示,她卵巢組織合併罹患巧克力囊腫及多囊性卵巢。才轉診至大型醫院就診,經進一步檢查還發現,兩側子宮腔與輸卵管交接處各有1顆息肉。   因為擔心傳統電燒手術可能傷及內膜組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