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文 / 《經理人月刊》周頌宜

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就好比國家陷入財政赤字,即使透過提高稅收(假日睡上一整天),達到帳面上的平衡,但如果沒有從根本降低支出(改善睡眠習慣),無疑是挖東牆補西牆,淪為惡性循環,這樣的情況稱為「睡眠債」。

睡眠債會讓身體無法從疲勞中恢復,還會導致情緒不穩。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茲拉坦.克里贊(Zlatan Krizan)2018 年的研究證實,睡眠時間僅 2~4 小時的人,比起休息達 7 小時的人,更暴躁易怒,久而久之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危機。

我們都明白睡眠充足的重要性,卻有可能落入睡眠的迷思中,愈睡愈累。

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1. 倒頭大睡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很好?

一般人認知的睡不好,大多是失眠或淺眠,其實,一碰到枕頭就呼呼大睡,也可能是過度疲勞的症狀,因時常被剝奪睡眠時間,身體為了自救,「逼迫」睡眠。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睡眠醫學主任麥克.柏利斯(Michael Perlis)教授指出,躺上床 10~20 分鐘內入睡,才是正常的睡眠狀態,如果小於或是大於這段區間,可能是白天太累了,不妨利用空檔補眠 15 分鐘,讓自己更專心工作。

 

  1. 半夜醒來要讓自己趕快入睡,不然就睡不著了?

人或多或少都遇過睡到一半突然清醒的情況,這時,多數人第一個反應就是閉上眼睛繼續睡;然而,並非每一次都順利地再次進入夢鄉。

柏利斯表示,強迫自己入睡,結果卻愈發清醒,長久下來,床反而會成為讓腦袋清晰的誘發條件。假設一直無法入睡,不如下床做點輕鬆的事,像是閱讀,直到產生倦意,再上床休息,對身體施加些許壓力,隔天會更好入睡。

 

  1. 年輕人,特別是男性,只要有睡就好?

安大略省西部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神經科學教授康納.懷德(Conor Wild)追蹤 1 萬個人的睡眠模式,並測試他們的認知與記憶力。

研究發現,無關年齡與性別,睡眠時間 7~8 小時的人,各方面能力的分數都最高,少於 7 小時的人,推理、解決問題,甚至是語言能力都會下降。

「睡眠長時間少於 4 小時的人,認知能力相當於 8 歲小孩,」懷德建議,如果沒辦法每天固定睡 7 小時,可以一周為單位,一周睡滿 49 小時,讓身體狀態達到應有水準。

 

【延伸閱讀】

打鼾、背痛、頻尿?睡眠時的 4 種現象,代表不同的健康警訊!務必小心

睡不好、頸部痠痛?別讓「壞枕頭」害了你的睡眠品質

 

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9年7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台灣夏天天氣高溫炎熱,慢性病族群卻更要適時補充水分!高溫的天氣除了讓人中暑以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因為酷熱的氣溫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定。中醫認為血壓穩定的高並不可怕,很多老人的血壓都是保持140至150,可怕的是血壓高高低低,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這比持續高血壓對血管所產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響應6月21日全球漸凍人日,漸凍人協會與東吳大學中文系合作「生命書寫與服務學習」課程,由創會人之一的沈心慧老師帶領下,讓學生探訪病友家庭,透過關懷採訪,書寫病友的生命故事,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病友的堅毅態度,重新認識自己健康人生,也能從學生觀點推廣漸凍人故事。認識漸凍人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就皮膚科醫師來說,天下第1癢應該是汗皰疹,手掌指縫或是腳底板劇烈搔癢,冒出小水泡,癢到用力擠壓,寧願痛也不要癢,因為痛還可以忍受,癢則可能令人受不了,甚至憂鬱成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汗皰疹好發於春季轉夏季之際,屬於「急性溼疹」,症狀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在6月25日開放轉機,7月4日傳出1名菲律賓乘客,在台灣轉機前去香港,在目的地採檢確診新冠肺炎,今(6)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出面說明,強調該名旅客在台灣不到2小時,台灣感染機會非常低。 莊人祥表示,菲律賓轉機民眾年約30歲,7月3日先從馬尼拉飛到台北,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