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做錯運動,反增心臟負荷 ~ 談孫大偉英年早逝有感

廣告教父孫大偉曾挑戰鐵人三項,赴大陸挑戰單車長征,前天腦溢血逝世,各界震驚。許多民眾看不斷詢問「為什麼有運動還會中風?」台大內科教授黃瑞仁表示,做錯運動反而會增加心臟負荷。

黃瑞仁說,為什麼有人很努力的運動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這是基因體質的關係,心臟病有三成是遺傳,七成是後天生活習慣造成。不適當的運動,有時對病患適得其反。

曾裝過支架的病患須注意運動型態和強度,他提供運動三「不要」原則。第一、不要一大早去運動,因為清晨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應改為傍晚後運動。第二、不要做太劇烈的競賽型運動,鐵人三項或挑戰體能極限的運動都不適合,運動強度以不超過每分鐘心跳一三○為限。第三、不要單獨去運動,最好有家人陪伴。

黃瑞仁說,運動不當導致猝死的個案比比皆是,他一位病患是網球高手,裝了支架十幾年都沒事,因為個性不服輸,六十幾歲還和友人尬球,日前在網球場上猝死,令人遺憾。

黃瑞仁指出,九成出血性腦中風和高血壓有關,最近氣溫下降,抽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危險「四大寇」,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應多注意。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運動有益心臟健康,但很多人平時完全不運動,卻在週末一時興起劇烈運動,這種周休五日的運動型態比完全不運動更糟糕。

有人看法:孫大偉英年早逝,天忌英才。事業上很優秀,健康管理卻不及格。台灣男性平均可活到76歲以上,他只活了58歲,照顧自己不夠,把自己的元氣耗盡了。心臟裝支架又導管,卻去玩鐵人運動,好勝乎?不明智也!裝支架6年後就腦溢血,心臟病沒有徹底治癒,只能控制。我們該查查同樣情況者是否普遍如此?支架和導管暫時避免了心肌梗塞,卻總在若干年後導向腦溢血?所以前者只能延命於一時,主流醫學手段無法根治心臟病於永久。如此,明理之士一開始就不要得到心臟病(七成是後天生活習慣造成),否則醫生只能為你裝支架、接導管,拖過數年,西醫可宣稱手術存活率多少多少,在當事人卻是百分百必死無疑。建議諸友讀我文者,多運動(早起打太極拳最好,早起而不劇烈),參加社團(不要單獨去運動),持之以恆,養成習慣,養生以終天年。(最好看中醫--不違逆天然與自然)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倒咖啡、遞水杯、電腦打字寫信這類對常人輕而易舉的動作,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卻是舉步艱辛!台灣有超過十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無法停止關節腫脹變形與疼痛,不僅影響他們職場表現,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無止盡的折磨使許多患者對自己及生命感到絕望與無助,甚至出現輕生念頭。適逢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去年流感好像不嚴重,今年我還要打疫苗嗎?」、「我今年已經有打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了,疫苗不用打太多吧?打兩種疫苗會不會對身體不好?」時序進入秋天,每年為了要不要施打流感疫苗,林林總總各種疑問都有。施打流感疫苗 激發身體免疫反應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國內疫情日漸緩和,不少民眾想要舒展前段時間沒有活絡的筋骨,把先前沒活動的運動量補回來,但稍不留意竟造成運動傷害,不僅全身痠痛、甚至肌肉拉傷,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民眾應採取「循序漸進」法,每次運動量逐次增加至防疫前的運動量,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原本一直持續有運動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秋老虎的天氣艷陽刺眼又炎熱,許多人都想要趕緊躲到冷氣房避暑,但在一冷一熱交替之間,往往容易引起感冒症狀,有不少患者甚至因為感冒併發眩暈症狀,突然之間站都站不穩,還感覺頭暈想吐。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感冒引發的眩暈屬於急性症狀,並不會隨著感冒緩解而好轉,必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