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一向給人開朗形象的太妍,在日前透露她有憂鬱症的困擾,並且在努力治療當中。而她的IG貼文已經許久未更新,就連大頭貼也為全黑照,讓粉絲有些擔心。其實,憂鬱症在現代社會已是愈來愈普遍,尤其在演藝圈如此高壓的環境下,光鮮亮麗外表後隱藏的各種辛酸,使得許多藝人也透露有著憂鬱症的困擾,一向給人陽光美少女形象的Janet也曾在三年前張貼了一段憂鬱症告白的影片,讓許多人震驚不已。或許現在在螢幕前的你,或是你身旁的人正承受這樣的困擾,如何面對憂鬱症呢?讓儂編整理給大家。

 

1.「得憂鬱症不是羞恥的事」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請各位銘記在心,憂鬱症患者常常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生病,因為害怕被貼標籤,甚至有些人會否認、逃避、偽裝,不願正視自己身心所發出的警訊,但其實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疾病,若放任不管,只會使病情愈來愈嚴重。而憂鬱症其實是因為大腦內物質不穩定,就像是感冒、得了腸胃炎或內分泌失調一樣,外在環境跟身體狀況不好等各種原因重疊之下就會發病。

 

2.「你現在需要的是休息」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什麼都不要做」雖然看似容易,但由於容易得憂鬱症的個性使然,反而會覺得「休息會對不起大家」。請認為「現在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是請假休息」。

 

3.「停止問『為什麼是我?』」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其實不只是憂鬱症患者,許多人面臨疾病、困難時,總是不停想著「為什麼是我?」,這樣子的想法只會反覆讓人更絕望、更不甘心,永遠走不出低落的情緒,當然對於現況沒有幫助,甚至惡化。其實換個角度想,憂鬱症的出現也許是在警惕大家「你已經忽視身體跟精神的健康狀況很長一段時間」,身體跟心因而發出警訊,現在就是累了,是時候該請停下來好好照顧自己了。

 

4.「保持規律作息」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維持好的身心狀況,得從最基本的保持規律作息開始,三餐定時、睡眠時間固定做起、避免熬夜,讓身體狀況保持在穩定健康的狀態。身體一但有任何不舒服,精神就容易受影響。

 

5.「從小任務著手,把大任務擱在一旁」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延後重大的決定或任務,先從好解決的小事著手處理,不要一次給自己過多的壓力,這不僅會令自己因被壓力追著跑而喘不過氣,也有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是讓自己愈放鬆愈好,所以也不要做複雜的思考和決定,像是做出換工作、結婚或是離婚等重大決定之前,最好和其他你信任也了解你的人協商。

 

6.「試著與人群相處,並信賴別人」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許多憂鬱症患者會把自己鎖在家裡,但與人相處通常比偷偷獨自一人要好很多,尤其是自己的朋友是絕對很樂意陪在你身旁的,所以不要害怕會造成困擾,這也有助於減緩病情。多外出曬點太陽吧!儘量外出從事去野外活動,或在公園散步,即使只想待在室內,已能透過裝飾鮮花、日光、新鮮的空氣、和明亮的色彩,都能幫助減輕憂鬱症。

 

7.「多參與活動將會使你感到愉快」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走出家門吧!看場電影、看場球賽、看場演唱會(無論你喜不喜歡,跟著唱跳就對了!)或參加宗教聚會、社交活動,透活動與人交際,轉移注意力,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

 

8.「運動可以使人開心」

停止問為什麼是我?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規則、適當的運動,會增加腦內嗎啡的產生,對情緒方面有正面的影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除了服用抗憂鬱藥物外,若再搭配運動,就可以提升30%的藥物療效。其中,因為「有氧運動」可增加身體的含氧量,對於情緒控制的助益大,吸氣時讓腦部的細胞充滿能量,頭腦清晰了,思考能力等自然都可達到正向的效果。

 

照片來源:太妍@IG

編輯整理:林奕辰

 

【本文由Bella.tw儂儂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幫自己放個假吧!當你「生活出現這6種徵兆」時:你可能太久沒去旅行了!

【郡俏哲理專欄】蔡依林:「留時間獨處客觀的看自己,不管你認不認同,我就是要這樣。」

週末安東街的小約會!這5家小店讓妳遠離塵囂放鬆享受美食

相關推薦

正向心理學家索妮亞‧柳波莫斯基繼《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另一傑作 破除傳統,打破迷思,透過練習,構築更幸福的人生! 綜合心理學研究成果,讓讀者可以更科學地過快樂的生活! 「只要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會快樂。」 「當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無法快樂。」 我們相信,如果現在不快樂,當理想的工作或M...

閱讀詳情 »

自序 快樂的迷思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達到某些人生中的成就(如結婚、生小孩、找對工作、有錢),就會讓我們永遠快樂;而某些人生中的失敗或逆境(比如身體出狀況、沒結 婚、沒什麼錢),會使我們永遠不快樂──我將這些看法稱之為快樂的迷思。儘管有許多證據顯示,一個人能不能幸福並不是依循這些過度簡化的二分法原則,...

閱讀詳情 »

一個人快不快樂,有50%由基因決定,有10%因境遇而起,還有40%可以透過行為和想法增進我們的快樂! 加州大學正向心理學權威劃時代的經典之作 以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提出十二個有效增進快樂的方案 即使你有憂鬱基因,還是有40%的自主權,讓自己快樂起來 把甜甜圈裝進你提袋,快樂隨身攜帶   《天...

閱讀詳情 »

破除大眾對快樂的迷思 迷思一:快樂必須「尋找」如果你今天不快樂,明天也不會快樂,快樂不必向外「尋找」,我們可以透過選擇改變與管理心境讓自己快樂起來。快樂只須內找,不必外求。 迷思二:境遇改變才能使我們更快樂我們無法重現昔日的快樂情境,但過去讓我們快樂的元素,現在也在我們手上,等著我們加以利用創造未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