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現在很多食品都打着健康食品的旗號,讓很多人受到了誤導。在日常常見的食品當中,哪些是偽健康食品呢?今天就為大家掀開5種偽健康食品,讓大家看到它們的真面目。
全麥麵包≠全麥食品
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全麥麵包≠全麥食品

大家都知道全麥麵包更利於健康,因為它富含纖維,能幫助人體打掃腸道垃圾,延緩消化吸收,有利於預防肥胖。去超市、麵包房不難找到全麥麵包,但 如果一看配料表會發現,真正的全麥麵包非常少,甚至是很難找,通常配料表的第一項都不是全麥粉。
真正的全麥麵包是用沒有去掉外面麩皮和麥胚的全麥粉製作, 顏色有點微褐,肉眼能看到很多麥麩的小粒,質地也比較粗糙,但有香氣。很多商家為了讓消費者更愛吃,則是用白麵粉來做,然後加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看來 顯得有點暗,但本質上仍然是白麵包,所以你要的營養價值就會少之又少。所以一定要看到足夠多的麥麩碎片,才能認定是全麥麵包,不過口感上真的有點粗。

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日本豆腐≠豆腐

我們吃豆腐除了口味之外,一個是要得到其中的優質蛋白質,另外一個就是獲取大量的鈣質,但這兩種在日本豆腐中都非常少,雖然口感上很嫩,也去掉 了傳統豆腐的略微苦味。我國傳統的豆腐,100克可提供138毫克的鈣,63毫克鎂,12.2克蛋白質。而日本的內酯豆腐100克含鈣17毫克,鎂24毫 克,蛋白質5.0,相差很多。
這是因為我們傳統的豆腐是用石膏和滷水製成,含有豐富的鈣和鎂,內酯豆腐則是用葡萄糖酸內酯凝固劑製成,不含鈣也不含鎂,同時為了擁有特別嫩的口感加入了很多保水成分,水分含量過高,所以其營養成分當然就變得很“稀”了。

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果醋飲料≠果醋

果醋及果醋飲料也越來越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可是大家常常很容易將果醋與果醋飲料的概念混淆。果醋是以葡萄、蘋果等水果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 下經和醋酸發酵製成的一種酸性調味料,發酵後兌入一定比例的水方可飲用,其醋酸含量必須大於5%,具有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等功效。而果醋飲 料雖也以水果為主要原料經微生物發酵,但還會再添加、果汁或色素、香精、甜味劑等調配而成,其醋酸含量一般遠遠小於5%,且營養作用少之又少。

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爆米花≠玉米

小時候吃爆米花大家擔心含鉛的問題,而現在的爆米花雖然不含鉛了,就可以和玉米一樣了嗎?其實問題反而更嚴重了。
一份超市賣的微波爆米花配料表:玉米、白砂糖、氫化植物油、起酥油、食品添加劑、香精、甜味素。氫化植物油、起酥油這兩種都是不提倡的,均是反 式脂肪酸的大戶,對心血管不利。而爆米花香精在製作的過程中會含有一種雙乙酰的物質,即便不是生產爆米花的工人,經常吃加香精爆米花,也可能導致一種叫做 “爆米花肺”的疾病。這種病的癥狀是咳嗽和氣短,對人體肺髒的刺激很大。

健康揭秘:5種“偽健康食品”的真面目
巧克力≠黑巧克力

近些年很多報道中稱巧克力的可可粉中含有健康成分多酚,所以原本就喜愛巧克力的人們就更有理由去經常選購一些了。可是我國現在的巧克力,所含可 可成分都偏低,含糖則高達50%,可可含量也大多不足。只有一些含量在50%以上,乃至90%,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黑巧克力,但這樣的巧克力苦澀味重,甜 味很淡,直至完全沒有甜味,大部分習慣把巧克力當作零食和糖果的消費者通常不太容易接受這種味道。
另外就是可可脂,它應該說是巧克力中最高昂的原料了,具有奇妙的口感,十分香滑,其含量越高,巧克力的口感就越柔美。可是市面上很多選擇的是代 可可脂,成本降低了很多,口感上也能做到非常潤滑,遺憾的是代可可脂不僅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因為含有反式脂肪酸,是不利於健康的。

相關文章閱讀推薦:

(歡迎轉分享給您的朋友)

藥廠不說的秘密,喝對了檸檬水,救你健康一輩子!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184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一般想要減重的民眾,大多會用一些自己認為有效的減重方式,這其中除了節食之外,喝減肥茶也非常普遍,但市售減肥茶成分不明,有些含番瀉葉的減肥茶,長期飲用會傷腎臟,也容易破壞身體代謝的功能,不得不慎。中醫師楊永榮指出,控制理想體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關鍵,肥胖症屬於複雜之病,如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低頭族要小心,若仍長期習慣使用手機,小心恐出現頭暈、想吐等症狀;大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遜模指出,使用手機時,通常會聚焦在小螢幕上,因近距離加上眼球長時間侷限在小範圍內快速轉動,就容易出現暫時性暈眩等症狀。臨床上,曾有1名開業醫師,因習慣搭車時,寫病歷且使用手機,某次突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擔任志工15年的何東岩已白髮蒼,雖屆阿公年齡,他卻長期在光田綜合醫院安寧病房服務;日前該院提出要在開刀房和加護病房規畫奉茶服務,他立刻就自告奮勇加入,不僅是奉茶,還獻上溫暖與關懷。「先生,辛苦你了,這杯熱茶給你潤潤喉!」何東岩今年六十八歲,已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但卻每日到光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看醫院像在走迷宮、藥袋字體小看不清楚、走樓梯沒扶手、上廁所無輔助物,缺乏「親老」考量的醫療院所,讓老人每次就醫都像經歷一場冒險。位於宜蘭的羅東聖母醫院自兩年前公佈「親老」醫療大樓興建計畫後,台灣首座整合醫療與長照功能的老人醫院,今(23)天正式破土動工,預計兩年後落成啟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