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康的殺手-濕氣

記者|袁筱雯 圖|網路拍攝 地區:台灣台北健康的殺手-濕氣

古語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隱形殺手」的角色。現代生活和飲食習慣,日積月累奪走我們的健康。濕氣重典型的表現就是渾身無力、身體困重,同時伴有脾胃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胖而無力、長痤瘡、濕疹、水腫等症狀。

健康的殺手-濕氣

濕氣和節氣有關,中醫講究一年分「五季」:春、夏、長夏、秋、冬。「長夏」是指夏天的最後一個月,夏秋交替的時節,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季節。五臟六腑新陳代謝都需要靠陽氣推動,這時如果體內濕氣再加上夏天的潮濕悶熱,就會出現頭重腳輕、疲倦無力等的情形。

在夏天常常聽到有人說天氣太熱沒胃口,很多人以為是天氣炎熱的緣故,其實胃口不好跟脾胃有關係。胃是消化食物脾運化營養,如果它們的功能出了問題,胃口自然就會變差,什麼都吃不下,於是貪涼喝冰鎮飲料,生冷食物,這樣更會刺激脾胃,使脾胃受寒,加重消化不良、胃口差的狀況。脾胃互為表裡,濕氣會增加脾的負擔影響脾胃功能正常運作,不妨吃溫熱的食物及溫熱的水,保護好脾胃增加食慾。

健康的殺手-濕氣

依照濕氣對身體影響的程度分為:

在表皮的症狀: 皮膚搔癢、蕁麻疹、頭臉油膩、長痘痘。

在肌肉症狀: 酸、困、累、乏,如肩周炎、酸困、腰痠、無力感。

在骨骼症狀: 筋骨痠痛、頸椎勞損、肩膀痛、風濕關節炎,

在臟腑症狀: 脾胃虛弱、便秘、腹瀉、肺虛多痰、婦科白帶、經痛等婦科炎症。

該如何判斷自己濕氣重?如頭髮易出油,一天要洗個一、兩次才能清爽,或是油光滿面、容易冒痘。另外若是上完廁所完畢,檢查糞便是否黏馬桶沖不掉,就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或是身體某些部位如耳朵、鼠蹊等處分泌物多造成搔癢,還有睡覺流口水、小腹大、下肢腫等,身體覺得有千斤重,或頭像是戴了安全帽悶住的感覺,下半身水腫、提不起勁,腳舉不太起來的沉重感。或怎麼睡覺都睡不飽等等這些現象。

健康的殺手-濕氣

「排濕」的方法如下:

1.改正壞習慣:脾怕甜,胃怕涼。特別是含糖飲料及甜點,容易產生濕氣。不熬夜、不喝酒、不吃油膩辛辣、生冷食物等,都會招致濕邪,因此一定要杜絕這些習慣。

2.運動是祛濕良方:感覺全身沉重、渾身乏力的情況,就是體內有濕氣。無論是散步、慢跑、瑜珈、拉筋、跳舞等的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來排除體內濕氣。

3.善用食物祛濕氣:除了薏仁,冬瓜、紅豆、扁豆、西瓜、鯽魚、鯉魚等食物都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平時宜適量多吃。紅豆薏仁粥、冬瓜薏仁湯的祛濕效果很好,濕氣重的人可每週食用3~4次。

4. 捏脊:從尾椎長強脊椎骨捏到脖子大椎穴。捏的時候,沿著脊椎骨兩側由下往上捏。可健益脾胃、疏通經絡,滋陰補血、平抑心火的作用。

同時提醒大家,若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就醫檢查,找到病因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症下藥。建議先讓醫生評估之後再進行調理,而食療適合做為輔助。

健康的殺手-濕氣

延伸閱讀:生活360專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幼兒溼疹是生活中常見的病症,好發年齡以5歲以下的幼兒居多,大多長在幼兒臉部、頭部、四肢、腹部和臀部,皮膚會出現淡紅或紅色的丘疹、斑點、小水泡或皮膚粗糙,有時甚至有滲出物。發作時搔癢難耐,越抓越癢,不慎抓破皮又會流出組織液,使得小孩時常哭鬧、夜間睡不好,對父母而言是極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C型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炎、肝癌的主要原因;雖然C型肝炎尚未發展出有效的疫苗,但有效治療也是阻斷感染源、預防肝炎傳播的有效方式。政府今年對C肝口服新藥給付條件放寬,只要確認感染C肝病毒,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健保給付,鼓勵所有C肝患者接受治療。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

閱讀詳情 »

近年來國健署推行我的餐盤均衡飲食,根據六大類食物擬定了份量的口訣,分別是「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吃足以上六大類食物就可以攝取到均衡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輕鬆維持身體健康。 但這個口訣其實不只是份量,還藏著蛋白質選擇順序的秘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台灣女性晚婚晚生育影響,根據統計,平均每7對夫妻當中就有一對患有不孕症,每年就醫尋求試管嬰兒的人數超過三萬名。所幸台灣的生殖醫學技術突飛猛進,試管嬰兒活產率更在亞洲名列前茅,讓許多不孕夫妻順利孕育下一代,幕後的功臣除了專業的生殖醫學的醫師外,還要靠隱身在實驗室的胚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