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檢零壓力 MRI零輻射更安全

健檢零壓力 MRI零輻射更安全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的醫療品質聲名遠播,不少鄰近國家的民眾都會趁著旅遊之便,來台做健康檢查或醫學美容,徹底進廠檢驗維修一番,也因而催生了「觀光醫療」產業的發展。由政府出資建造、民間經營、即將在年底正式營運的臺北國際醫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除了有高階健檢器材磁振造影(MRI),低輻射電腦斷層掃描(LDCT)以外,也融合了休閒度假的概念,就是要為民眾客製化「健康及美麗」的樂活假期。

慢性病危害 高階健檢揪出潛藏殺手

根據國健署統計分析國人十大死因資料顯示,「癌症」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而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種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所造成的慢性病,都是影響國人身體健康的重大危機!所幸隨著醫學檢驗技術進步,這些威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都可透過高精密的醫療儀器揪出,進而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也因此,這間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的臺北國際醫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首波將主打「高階健檢」。曾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國防醫學院教授,同時具有神經內科與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執照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表示,透過「客製化」,為受檢者量身訂做個人及家庭健康管理計劃,並搭配各項專業健康檢查及管理服務(與各專科醫師會診),能更有效地找出潛藏的健康問題。

正子造影(PET)爭議多 高輻射成健康隱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高階健檢」的初步營運方向,該選用何種器材便成為臺北國際醫旅首先面臨的難題。從早期的X光,到近幾年頗為盛行的電腦斷層掃描(CT)和正子造影(PET),癌症篩檢的科技日新月異,醫學影像也愈來愈清晰。

然而,不論是X光、傳統CT還是PET,都難以擺脫高輻射劑量的問題,尤其PET的高輻射,讓受檢者在檢查後8個小時內,都無法親近家中的嬰幼兒,連抱都不行!所幸標榜高劑量、零輻射的磁振造影(MRI)問世,成為目前最先進、且安全的醫學影像檢查。

安全零輻射 MRI連孕婦都可做

蔡清標院長說明,磁振造影是將人體擺放在MRI強大的磁場中,用高磁場原理使體內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共振,再將所產生的信號經過電腦處理,成為可供醫師觀察人體內部器官組織及病灶的3D立體切面影像。不但被譽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清楚且安全的醫學影像」,就連產前檢查都可以用MRI來觀察胎兒。

蔡清標院長進一步解釋,目前MRI主要應用在顆粒性癌症以及腦血管疾病的篩檢上,但若是黏膜性癌症便無法以此做為檢驗方式;因此,民眾倘若想檢測胃癌及大腸癌,仍得透過胃腸鏡來進行檢驗;另外,裝設心臟節律器或是金屬植入物的民眾,也不適合進行MRI檢查。除此之外,因為目前MRI檢查對於會跳動的器官如心臟,解析度還是不佳,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還是要使用到電腦斷層(CT)來檢查,所幸低輻射電腦斷層掃描(LDCT)的問世,已使輻射量壓低到只有數張胸部X光的劑量,相對安全。

醫學中心專業團隊

蔡清標說,我們專業醫師團隊的背景,都是在台北榮總完成高端影像醫學訓練,早已累積有5萬多個高端影像的攝影經驗;他更進一步引述統計資料指出,一般健檢只做基礎血液生化檢查、胸部X 光檢查、基礎理學檢查、眼科牙科會診等項目,但這樣的基本檢查,癌症篩檢率約只有0.3-0.5%(每1,000名健康人可發現3-5人罹癌)。然而經由磁振造影(MRI)、高解析度低輻射電腦斷層(LDCT),以及腸胃內視鏡檢查項目,如此一來,癌症篩檢率可大幅提升到2.6-3.1%(每1,000名健康人可發現26-31人罹癌),更可發現早期中風(腦血管硬化)、早期心血管阻塞疾病,預防因腦中風或心臟病造成猝死之危機。

分期檢查 健檢客製又親民

許多民眾常因為害怕健檢結果而不敢去做檢查,對此,蔡清標院長強調,沒症狀時就檢查,即使有問題也都是小事,但若是等到有問題才檢查,那後果往往都已不可收拾。建議40歲以上民眾,至少每兩年應做一次高階健康檢查,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抽菸、酗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至於有經濟考量的民眾,則可以「分期檢查」的方式,每年做一次重點檢查,如腦血管、心血管、全身腫瘤等從最急需的項目開始,依序完成全身檢查,達到愛護健康的目的。另外,也要選擇最新年份的儀器,因為檢查儀器就像電腦一般,年分越新解析度就越高,千萬不要花錢又傷身。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09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熱愛運動的59歲陳女士,日前在運動結束前忽然腳部抽筋,跌倒時造成左腳膝蓋錯位,送醫做復位處置時發現血管斷裂,隨即轉診到大林慈濟醫院,在心臟外科與整形外科合力進行血管接合及筋膜切開術,總算讓她免除截肢的危機。腳部急性血管栓塞 嚴重恐需截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世銘表示,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高血壓增失智風險 穩定接受治療者僅4成血壓計上數字起伏跳動,婦人與家屬靜靜地等待血壓量測結果。根據定義,只要血壓高於140/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台大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能長期穩定治療的患者只有四成,換句話說,有六成的民眾會忘記吃藥,或對藥物有不耐受的問...

閱讀詳情 »

今年夏天氣溫高、雨水少,使得當季水果大盛產,不管是鳳梨、西瓜、荔枝或芒果,全都大豐收。盛夏的水果,甜度高、價格便宜,但若是血糖偏高的糖友,還是要注意攝取量,別因夏天的水果不買太可惜,就一口氣吃得太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陳清助醫師說:「糖友在夏天的血糖,常會忽高忽低,除了水果甜度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怡婷報導)有位49歲的李先生(匿名)是一名公車司機,他從國中就開始抽菸,是標準的「老菸槍」。李先生因長期右肩骨疼痛而到骨科治療,但半年過去了,疼痛症狀卻未好轉,經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是肺癌轉移到骨頭,進一步切片化驗確認為鱗狀細胞肺癌。因為已是晚期無法手術切除,只能接受傳統化療;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