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傳球聽到「趴!」一聲 就醫檢查竟是肘關節內上髁骨折

傳球聽到「趴!」一聲 就醫檢查竟是肘關節內上髁骨折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台中14歲劉姓少棒隊投手,因教練安排改練外野位置,不料傳球所需力量遠比投球時更大,導致某次練習傳球時突然聽到「趴!」的聲音,當下手肘劇痛,赴醫經X光檢查,確診為「肘關節內上髁牽拉性骨折」,他擔心此生與棒球無緣,所幸安排手術使用可吸收式骨釘與搭配復健,3個月後可望重返球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劉同學是學校棒球隊王牌投手,近期因手部不適,教練暫時將他改調至外野,但因外野傳球時,需要使用的力量比投手投球更大,導致他某次傳球練習時,前臂先用力後伸並外展,之後前臂屈肌猛烈收縮,瞬間造成肘關節內上髁被屈肌群牽拉,導致撕脫骨折。


賴禹呈醫師指出,肘關節內上髁骨折常見於平地跌倒,或是投擲等運動損傷,是常見的肘部撕脫骨折,因投球時內側手肘承受強大的外翻力量,肌肉或韌帶突然猛烈收縮,使附著的內上髁生長板拉斷、撕脫,好發於9至14歲之青少年,最典型的症狀為肘關節內側觸壓疼痛、當手部施力或旋轉時,手肘內側及前臂會痛,若無及時治療,恐造成肘關節功能障礙,影響正常生活。


輕微移位的肱骨內上髁骨折,僅需以石膏固定,2周後拆除石膏再進行功能鍛鍊即可,劉同學因骨折處嚴重移位,需接受開放式復位與內固定手術。傳統手術使用鋼釘固定,半年後需要接受2次手術,將鋼釘取出,復原之路恐更漫長;經與家屬討論,以及患者希望能早日歸隊,故術中使用可吸收式骨釘固定,術後以石膏固定2周,再配合復健,約3個月即可逐漸進行運動訓練,無需再次手術取出骨釘。


賴禹呈醫師提醒,肱骨內上髁骨折是第3常見的兒童肘關節骨折,且一半的案例在受傷時合併肘關節脫臼,務必盡速就醫治療,若檢查發現骨折位移超過5毫米、尺神經受損或骨折碎片嵌入關節的狀況,則需安排手術治療使功能及早恢復。近日青少年運動風氣盛行,小選手們若平日訓練運動會引起關節不適,也需及時就醫檢查,以避免疲勞性傷害累積而導致更嚴重的損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植牙價格背後藏陷阱 便宜植體使用不到2年恐搖晃斷裂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小新是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近被反覆的暫時性肢體障礙所困擾,常常在坐著要站起來時,腳會忽然僵硬。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一天會發作多次,生活時常會被打斷,有時甚至因此摔倒。體育課跑步,彎身起跑時,也會忽然下肢僵硬不聽使喚,無法邁步。有時放學過馬路,綠燈亮了,起步時會跌了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甲狀腺荷爾蒙維持人體健康,促進體內各種組識的新陳代謝、生長與發育,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尤其重要。甲狀腺疾病的性別發生率,女性多於男性。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分泌過多甲狀腺荷爾蒙所造成,好發於20~40歲女性。 與本身基因、免疫、壓力有關 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有葛雷夫茲氏病、甲狀腺...

閱讀詳情 »

「百變女王」方馨在民視《台灣那麼旺Taiwan NO.1》演唱崔苔菁的《愛的路上我和你》扮演「空姐」,與舞者大跳空姐舞,她說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空姐,因為可以每天坐飛機,又可以飛到很多國家,讓她很嚮往,只無奈自己英文不夠好,空姐夢也因此作罷,雖然之後演過許多角色,但從來沒有演過空姐,所以想把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自信的笑容建立在和諧、均勻和對稱的牙齒排列和咬合位置。很多人因為矯正而變帥變美,走在街上,戴矯正器變成了一種流行而不讓人覺得難為情。但是,只要聽到手術,就讓人怯步。其實在醫師觀點,只是治療工具的不同。 牙齒或上下顎位置不正確 造成顏面歪斜 斗六成大醫院口腔外科鄭可欣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