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突然動作卡卡的 不是中邪!

孩子突然動作卡卡的 不是中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小新是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近被反覆的暫時性肢體障礙所困擾,常常在坐著要站起來時,腳會忽然僵硬。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一天會發作多次,生活時常會被打斷,有時甚至因此摔倒。體育課跑步,彎身起跑時,也會忽然下肢僵硬不聽使喚,無法邁步。有時放學過馬路,綠燈亮了,起步時會跌了個踉蹌。家長以為是中邪,輾轉到門診就醫,規則服藥後,症狀不再發生,生活也恢復正常。最後確診為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

因動作突然改變而產生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是一種會反覆發生的短暫不自主動作障礙。顧名思義,動作誘發型意即「因突然的動作所引發」,這些症狀常因為動作的突然改變產生(例如:由坐著站起來、由走路變成跑步)。典型的表現包括肌肉張力不全、手足徐動症或舞蹈症。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會因為驚嚇、焦慮和壓力使症狀更明顯或更易發生。

發作大多持續不到30秒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常發生於青少年,發作時間短暫,九成的發作持續不到30秒,大多持續不超過一分鐘。八成以上的患者至少一天發作一次,頻繁發作的患者甚至可一天發作上百次。過於頻繁的發作會對病患的日常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症狀發作前八成有前兆

約八成的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患者發作前會有前兆,例如:肢體肌肉緊繃、麻麻的或有針刺痛感。其臨床表現有部分與癲癇發作相似,有時會和癲癇混淆,但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發作時,病人神智是清楚的,不會有意識喪失的情況。

診斷以臨床症狀為主

目前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的診斷仍以臨床症狀為主,診斷條件包括:(1)因為運動引發症狀;(2)發作時間小於一分鐘;(3)發作時沒有意識喪失或疼痛;(4)神經學檢常無異常且排除其他器官機能性疾病;(5)對藥物反應良好;(6)若無家族史,發作年紀介於1~20歲。

20歲之後症狀逐漸緩解

大多數病患對抗癲癇藥物反應良好,多數只要一天服用一次藥物,甚至兩天服用一次少量藥物就有很好的效果。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病人的發作頻率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漸漸減少。大約在20歲以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約有四分之一的病患在20歲以後會完全沒有症狀。(文章來源: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歲女童,平日喜歡靜態活動,例如畫畫、看故事書等等,下課也都待在教室,假日也不愛出門。平時沒有在固定醫療院所追蹤眼睛狀況,只有佩戴眼鏡矯正度數,但這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很快,新眼鏡戴了幾個月就看不清楚,半年內就換了兩副眼鏡;經重新散瞳驗光,發現眼鏡度數有矯正過度的情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三劑(追加劑)與基礎加強劑接種政策,臺北市合約診所12月24至31日提供莫德納單一種廠牌疫苗第一、二、三劑疫苗接種,醫院亦開設特別門診,分別提供AZ、莫德納、BNT及高端四種疫苗特別門診,符合接種資格之民眾可運用醫療院所現有掛號方式,進行網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南報導】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冠心病),也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對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冠心病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深怕隨時可能突然發病而與親朋好友天人永隔。 動脈粥狀硬化引發冠心病 猶如不定時炸彈 家佑診所院長侯泰宇指出,冠心病發生的主因是3條心臟冠狀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口腔癌第四期的林伯伯,清晨五點趕著出門,為的是要搭上第一班公車,從台東到花蓮慈濟醫院做化療,每周固定一次要到醫院接受治療,每次療程至少三個月。林伯伯從家裡到醫院距離一百多公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搭車再轉乘,光來回車程至少需花費六小時,還不包含在醫院就診等待的時間。每次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