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突然動作卡卡的 不是中邪!

孩子突然動作卡卡的 不是中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小新是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近被反覆的暫時性肢體障礙所困擾,常常在坐著要站起來時,腳會忽然僵硬。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一天會發作多次,生活時常會被打斷,有時甚至因此摔倒。體育課跑步,彎身起跑時,也會忽然下肢僵硬不聽使喚,無法邁步。有時放學過馬路,綠燈亮了,起步時會跌了個踉蹌。家長以為是中邪,輾轉到門診就醫,規則服藥後,症狀不再發生,生活也恢復正常。最後確診為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

因動作突然改變而產生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是一種會反覆發生的短暫不自主動作障礙。顧名思義,動作誘發型意即「因突然的動作所引發」,這些症狀常因為動作的突然改變產生(例如:由坐著站起來、由走路變成跑步)。典型的表現包括肌肉張力不全、手足徐動症或舞蹈症。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會因為驚嚇、焦慮和壓力使症狀更明顯或更易發生。

發作大多持續不到30秒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常發生於青少年,發作時間短暫,九成的發作持續不到30秒,大多持續不超過一分鐘。八成以上的患者至少一天發作一次,頻繁發作的患者甚至可一天發作上百次。過於頻繁的發作會對病患的日常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症狀發作前八成有前兆

約八成的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患者發作前會有前兆,例如:肢體肌肉緊繃、麻麻的或有針刺痛感。其臨床表現有部分與癲癇發作相似,有時會和癲癇混淆,但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發作時,病人神智是清楚的,不會有意識喪失的情況。

診斷以臨床症狀為主

目前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的診斷仍以臨床症狀為主,診斷條件包括:(1)因為運動引發症狀;(2)發作時間小於一分鐘;(3)發作時沒有意識喪失或疼痛;(4)神經學檢常無異常且排除其他器官機能性疾病;(5)對藥物反應良好;(6)若無家族史,發作年紀介於1~20歲。

20歲之後症狀逐漸緩解

大多數病患對抗癲癇藥物反應良好,多數只要一天服用一次藥物,甚至兩天服用一次少量藥物就有很好的效果。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病人的發作頻率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漸漸減少。大約在20歲以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約有四分之一的病患在20歲以後會完全沒有症狀。(文章來源: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27歲在國中任教的林姓老師,平常生活習慣良好,無抽菸、喝酒等惡習,也無慢性疾病。但自高中起就有突然間喘不過氣的症狀,多年都找不到病灶,直到近期開始出現手腳抽動,並伴隨偶有眼睛上吊與舌頭往前伸直的動作,以及意識短暫喪失的情形,才確診為癲癇。腦島區域癲癇  恐...

閱讀詳情 »

TVBS主播鄭凱云11日上午主持「健康2.0世紀論壇:防癌保胃戰」講座時透露,她剛出道時,身兼主播與記者,那時常常為了趕時間,吃飯速度非常快,但換來的就常常是一肚子脹氣,後來學會了順時鐘按摩肚子消脹氣,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像豆類等容易產氣的食物也少碰了。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幾乎不...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No.127)文/Miki;本文感謝  蔡佳祝醫師提供專業諮詢腰間肉、肥小腹、粗大腿……明明並不算非常肥胖,也努力節食和運動了,卻一直擠不下那件最喜歡的牛仔褲,「如果這裡可以再瘦一點點,該有多好?」針對難以突破的局部肥胖瓶頸,其實一切都有解!專業皮膚科醫師蔡佳祝建議,可利用非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轉涼,加上偶爾陰雨不斷,這時可能會因日照不足,刺激大腦陽光的血清素,造成分泌不夠引起焦躁、衝動、情緒低落,甚至憂鬱等問題出現;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尤其現代人常常日夜顛倒,沉迷3C產品,若長期不曬太陽,小心憂鬱症找上門。啟動腦中血清素神經 讓每天都快樂血清素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