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突然動作卡卡的 不是中邪!

孩子突然動作卡卡的 不是中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小新是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近被反覆的暫時性肢體障礙所困擾,常常在坐著要站起來時,腳會忽然僵硬。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一天會發作多次,生活時常會被打斷,有時甚至因此摔倒。體育課跑步,彎身起跑時,也會忽然下肢僵硬不聽使喚,無法邁步。有時放學過馬路,綠燈亮了,起步時會跌了個踉蹌。家長以為是中邪,輾轉到門診就醫,規則服藥後,症狀不再發生,生活也恢復正常。最後確診為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

因動作突然改變而產生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是一種會反覆發生的短暫不自主動作障礙。顧名思義,動作誘發型意即「因突然的動作所引發」,這些症狀常因為動作的突然改變產生(例如:由坐著站起來、由走路變成跑步)。典型的表現包括肌肉張力不全、手足徐動症或舞蹈症。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會因為驚嚇、焦慮和壓力使症狀更明顯或更易發生。

發作大多持續不到30秒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常發生於青少年,發作時間短暫,九成的發作持續不到30秒,大多持續不超過一分鐘。八成以上的患者至少一天發作一次,頻繁發作的患者甚至可一天發作上百次。過於頻繁的發作會對病患的日常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症狀發作前八成有前兆

約八成的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患者發作前會有前兆,例如:肢體肌肉緊繃、麻麻的或有針刺痛感。其臨床表現有部分與癲癇發作相似,有時會和癲癇混淆,但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發作時,病人神智是清楚的,不會有意識喪失的情況。

診斷以臨床症狀為主

目前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的診斷仍以臨床症狀為主,診斷條件包括:(1)因為運動引發症狀;(2)發作時間小於一分鐘;(3)發作時沒有意識喪失或疼痛;(4)神經學檢常無異常且排除其他器官機能性疾病;(5)對藥物反應良好;(6)若無家族史,發作年紀介於1~20歲。

20歲之後症狀逐漸緩解

大多數病患對抗癲癇藥物反應良好,多數只要一天服用一次藥物,甚至兩天服用一次少量藥物就有很好的效果。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困難病人的發作頻率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漸漸減少。大約在20歲以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約有四分之一的病患在20歲以後會完全沒有症狀。(文章來源: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確診超過上萬起,死亡人數逾三百人,民眾如何防範?快來看看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張上淳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針對戴口罩使用時機的3建議,以及什麼用途配戴什麼口罩,還有乾洗手的使用方式。什麼時候該戴口罩? 掌握這三時機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大陸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截至目前為止,確診病例為17228例,死亡病例為361例;24個國家紛紛傳出感染武漢肺炎,菲律賓甚至出現大陸境外首例死亡病例。肺炎疫情擴散,台灣掀起口罩之亂人心惶惶,疾管署建議民眾,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及居家消毒,無須過度恐慌。 台灣肺炎案例維持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你會不會得腸胃型感冒,與你的血型有關!每到冷颼颼的冬天,就是諾羅病毒發威的季節,引發腸胃型感冒大流行,使人上吐下瀉,且其傳染力極強,然而,有些人好像不容易被感染。印第安納大學生科系榮譽退休教授、微生物學家Patricia L. Foster指出,諾羅病毒感染與紅血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男子在四年前曾因為嚴重口渴、頻尿等急性高血糖症狀入院,由於糖化血色素高達11.8%,醫師建議他出院後持續接受胰島素治療以控制血糖,但他卻以怕麻煩為由而拒絕治療。四年過去,他不僅有初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更出現腎功能惡化的狀況,經評估必需接受洗腎治療,讓他感到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