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兒童出現3多1少症狀 應留意糖尿病前兆

  1名9歲女童因發燒嘔吐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經服藥後症狀緩解,但過2天家屬卻察覺她的活動力下降,腹痛且呼吸急促,到台北慈濟醫院掛急診,兒科部醫師謝秀盈詢問病史得知,女童1個月前開始有多喝、多尿的現象,體重2周內下降約4公斤,抽血發現血糖值高達423mg/dL,且血中有酮體,診斷為糖尿病併發酮酸中毒,造成身體大量脫水,緊急安排住院治療,避免女童昏迷甚至死亡的危機。

  謝秀盈指出,一般熟知的成年人糖尿病多為第2型,而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於40歲前發病,許多患者甚至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發病,台灣的發生率較歐美國家低,約為1.5/100,000,患者的兄弟姊妹罹病機率為5%,同卵雙胞胎則高達50%。

  研究顯示,第1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某些特殊的遺傳體質,加上後天如氣候、飲食、病毒感染等刺激,誘發免疫失調,產生破壞胰臟的自體抗體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初期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3多1少」症狀,患者所攝取的糖分,因缺乏體內胰島素導致細胞無法吸收利用,脂肪會被轉換成能量而形成酮酸,另外血糖因無法被細胞吸收持續飆升,尿中糖分也隨之上升而有多尿甚至脫水的症狀,就會累積更多乳酸和酮酸導致酮酸中毒。

  謝秀盈表示,第2型糖尿病也可能引發酮酸中毒,但比例上較少見。酮酸中毒的表現包括腹痛、噁心、嘔吐、呼吸急促、嗜睡等,患者同時合併有嚴重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病程發展快速,若無立即治療,可能造成腎功能損傷、心律不整甚至昏迷死亡。如果抽血檢查測得血糖值大於250mg/dL、有代謝性酸中毒且血中有酮體,確診為酮酸中毒後,住院治療時會緩慢大量的補水、注射胰島素,脫離危險期後會給予患者及家屬飲食衛教,並需終生施打胰島素穩定病情。

  近幾年來第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年輕化的現象,由於「3多1少」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患者大多是出現酮酸中毒症狀緊急送醫後才被診斷出來。謝秀盈提醒,有7成患者約9歲時發病,年紀最小是1.5歲,很多家長誤以為初期嘔吐、腹痛症狀是急性腸胃炎,因此注意「3多1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另外建議避免過甜飲食,減輕胰臟負擔。患者確診後,只要規律注射胰島素及飲食,控制好血糖,防止視網膜、腎臟、神經等糖尿病變,仍可維持正常生活。

相關推薦

    年齡漸長後越來越發現運動及健康飲食的重要,加上三不五時就會爆出黑心商品,很想要減少外食、多吃些天然粗簡的健康飲食,便留意起養生調理機的資訊,只是各品牌材質、功能、訴求都不同,光看就眼花撩亂。在電視上看到BIANCO智慧型破壁養生機,除了造型時尚外還有八大智慧型全自動功能...

閱讀詳情 »

診察患者的時候,發現患者的病症非自己的專科時,醫生通常會介紹別的醫院或醫生給病患。這時候患者最常說的就是:「請介紹好醫生給我。」 然而,到底哪裡才有好醫生呢?說實話,我自己也不太知道。理由之一是,所謂的好醫生或是好醫院這種話,實在是非常主觀的認知。一般人認為的好醫生,應該是:待人和藹、溫柔的醫生嗎?...

閱讀詳情 »

翻攝on.cc 台南60歲凃姓男子周六晚間到中西區一間按摩店按摩,按摩前疑服了壯陽藥,期間突然猝死。死者家屬表示,死者生前常感胸悶,有尿酸及高血壓病史,死因懷疑與血管疾病發作有關,詳細死因有待進一步檢驗。凃男前晚8時進入店內後,陳姓店員着他先換上浴衣。過了2分鐘左右,陳女準備進入按摩房時,卻發現涂...

閱讀詳情 »

 翻攝yinews,下同 小便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會在小便時低頭看看自己的尿尿有無異常,相信很多男性同胞都試過和別人比賽,小便時看誰尿得最遠,然後贏得人就會很得意,認為自己「弟弟」很強大、很健康。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男性尿尿,尿的越遠越健康? 尿得遠腎就好?這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