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寶學習自己吃飯 對肌肉訓練意義重大

  從抓取食物到使用餐具,對寶寶來說不只是練習使用餐具而已,背後更包含著上肢肌肉與關節運用的熟悉,看似簡單的練習,對寶寶的動作發展來說卻意義重大。

  寶寶剛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甚至對於自己具有軀幹與四肢都尚未有認知,但會隨著月齡增加逐漸有感覺,即會開始練習並學習運用身體的肌肉,以完成各部位動作的發展。對於吃飯這件事也是,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表示,寶寶隨著大人同桌吃飯或是經常看到大人吃東西,會逐漸開始建立關於「吃飯」的認知,例如:食物放進嘴巴,嘴巴會動、大家坐在一起吃飯很開心等,同時,也會開始模仿大人的口腔動作。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指出,寶寶的副食品時期,大致可分成以下3個階段,分別為家長餵食、寶寶抓食與使用餐具餵食自己,此3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動作發展進程。

1.家長餵食

  從出生後看著大人吃飯,會逐漸開始建立「吃飯」的概念,口腔動作也持續發展,從單純吸吮到練習上下唇閉合,以及後來的牙齦咀嚼能力。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之後,當家長將食物靠近寶寶嘴巴,寶寶會認知要張開嘴巴、接受食物,其中「看」到食物、對準食物張開嘴巴,也是寶寶發展視動整合的部分過程。

2.寶寶抓食

  約於孩子7個月大左右,寶寶坐在餐椅上,開始會想抓食物往嘴巴塞,啟動的是手眼協調、手口協調與全掌抓握的動作練習,其中,全掌抓握的動作,包括用手指將碗中的食物抓進手掌後握住。而隨著抓握的動作逐漸熟悉,「放手」的動作也會逐漸出現,孩子在該階段,經常會出現抓起東西又放下的動作練習,因此,日常生活中,可為孩子多準備一些安全的手掌玩具,讓他練習全掌抓握與放下的動作練習,同時,也可以慢慢開始給予較小塊的食物或米餅,讓寶寶練習以2~3根手指頭拿取食物。這些動作經過重複練習後,寶寶手部近端關節(肩膀與手肘)的穩定度也會隨之提高。

3.使用餐具

  透過使用器具來獲取食物(約1歲左右),這對寶寶來說,算是比較高階的動作練習,其中,使用湯匙可練習手腕和手指的靈活度,喝水時,雙手抓握水杯,則可達成雙側整合的動作練習。在這個階段,也常見寶寶雙手捧著點心碗,雙手一舉、仰頭就把碗中的點心撒了滿臉,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解釋,寶寶雙手捧碗是在練習雙側整合的動作,撒了滿臉則是因為遠端關節(手腕)的控制尚不成熟,因此是運用近端關節主導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寶寶的動作發展由近而遠,原則上會先練習雙側一致的動作,之後才會進階到雙手各自做不同的事,例如:一手拿碗,一手拿湯匙餵食自己;而近端關節(肩膀與手肘)的力量控制穩定後,才會逐漸開始練習遠端關節(包含手腕與手指)的穩定度與靈活度。因此,透過副食品階段,提供寶寶大量的練習機會(自己抓取食物、使用餐具),能幫助他更順利地學習控制與熟悉身體關節的使用。

★原文刊載於2019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84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已將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警告範圍擴大至中國大陸(不含港澳)。(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優傳媒採訪中心/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均為居住於武漢市陸籍70多歲女性,1月22日同行抵...

閱讀詳情 »

過年大魚大肉,很容易就出現排便不順的問題!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建議多攝取高纖食材,包括白米換成五穀飯、多吃青菜與水果,同時也要留意水分攝取,就能幫助腸胃消化,減輕宿便問題喔。  過年滿桌佳餚,大魚大肉、缺少蔬果就容易導致腹脹便秘,甚至造成不適!柳朋馳醫師表示,年節美食當前,建議可計劃性地增...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幾位朋友聊起睡眠時間,挺有趣!有早鳥族,標準的晨型人,有夜貓子族,標準的夜型人,也有從夜貓子轉成晨型人的朝九晚五族。 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 聽到晨型人一詞,這些朋友齊聲說「日本名詞」,沒錯!晨型人是由日本身心研究所所長稅提出的概念,是描繪擁有早睡早起習慣的人,這些人早上...

閱讀詳情 »

過年在家大吃大喝,感覺身體越來越重了嗎?資深營養師袁毓瑩提醒,利用在家看電視的空檔起身動一動就可以達到提高代謝、促進減脂的效果!  過年面對滿桌的美食佳餚,稍有不慎就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袁毓瑩營養師提醒,過年享受美食之餘,建議在家看電視時就可以順便進行減脂運動,以減少熱量囤積在自己身上! 1. 棒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