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入秋忽冷忽熱 異位性皮膚炎易惡化

入秋忽冷忽熱 異位性皮膚炎易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入秋天氣變化大,是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容易惡化的時節,入秋如何保養?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入秋氣溫忽高忽低,而汗水容易刺激發癢,患者應穿著吸汗棉質衣物,並適時以清水沖洗,換上乾淨衣物,並視情況開冷氣、風扇,讓皮膚保持舒適。

異位性皮膚炎 免疫失調皮膚疾病

何謂異位性皮膚炎?朱家瑜解釋,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屏障異常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疾病,皮膚常乾燥而脆弱,因而搔癢難耐、紅疹、流血、流組織液,長期下來,甚至造成皮膚苔癬化,皮膚變紅、皮紋變深。特點是反覆發作,好發手腕、腳腕、脖子和臉頰,嬰兒則好發臉頰、大腿和背,發作部位會更換,因此稱「異位性」。

常有病人問異位性濕疹、皮膚過敏、皮膚炎有何不同?朱家瑜說明,濕疹等同皮膚炎,三者都一樣,但一般濕疹擦一周藥膏即可,若仍反覆回診,就會懷疑慢性過敏,綜合鼻子過敏、氣喘病史和血液過敏指數,可判斷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

季節轉換 異位性皮膚炎易惡化

季節轉換時是異位姓皮膚炎惡化的時節,朱家瑜指出,若患者突然發癢,臉部、脖子發紅、脫屑,尤其女性上妝變困難,就可能是惡化徵兆。尤其秋季溫度變化大,容易忽冷忽熱,若白天穿太厚或晚上蓋棉被時,患者容易出汗而發癢。

醫師提醒,應穿吸汗的棉質衣物,若流汗時,可適時用清水並擦乾,並更換衣物,再視情況開冷氣或風扇,切忌流汗自然悶乾,且急性發炎時少用沫浴乳。至於飲食,不要吃含麻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容易促進血液循環而流汗,而其他食物則無須避免,除非是過敏原。

出門時則少去榻榻米、棉被太髒的場所,也不要養寵物、觸摸貓狗,因為塵蟎、貓狗毛都容易刺激過敏。平時可擦不油膩的乳液保濕,保持皮膚透氣,減少發癢機會。若患者病情惡化,應尋求醫師治療改善。

【延伸閱讀】

家人中風了! 照顧者身心俱疲怎麼辦?

頭皮屑洗不完?臉紅如酒醉 醫師治療、保養乾癬有一套

AI助聽器克服聽損 中年後生活更精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陳連日莫名腰痛,休息也無法改善,前幾天半夜劇痛到無法入眠而到急診就醫,經檢查發現原來是結石作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楊菁華醫師表示,夏天是腎結石的好發季節。高溫曝曬或室內空調,造成身體水分大量散失,尿量減少,若是沒有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會造成尿液中的代謝廢物濃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針對臺灣六都國、高中職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每7位青少年至少有1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協助」,且女生(14.6%)高於男生(12.2%);他們的壓力源前五名依序為「課業考試」、「對未來的不確定」、「人際問題(非家人)」、「想法上的困擾」、「經濟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35歲擔任業務的黃小姐,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在外奔走、熬夜,閒暇之餘喜歡跟朋友約吃麻辣鍋,生活相當充實。但每到秋冬,她的皮膚就又乾又癢,有時更出現脫屑情形,無論喝水、擦保濕乳液效果都不佳,一旦伸手去抓,搔癢情形更甚,影響生活及睡眠;日前,她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求診,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幫助癌末與慢性缺血性中風等病患,花蓮慈濟醫院與生技業者合作,運用幹細胞治療急性腦中風、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進行臨床試驗,提供給病患新的治療選項;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指出,以自體周邊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為例,2006年就透過自體周邊血幹細胞進行腦中風治療人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