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I助聽器克服聽損 中年後生活更精彩!

AI助聽器克服聽損 中年後生活更精彩!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鎂光燈下亮眼外形展現自信,四位大哥大姐同台告訴大家,戴上助聽器後,生活能更加多姿多彩。7年前,唐大哥突然左耳嚴重耳鳴,後來更是直接聽不見,退休的他不以為意,人際關係卻開始遇到問題,家人關係也出現危機。

唐大哥回憶配戴助聽器前的生活,有時候講話變得很大聲,家人講話都聽不清楚,他們往往重複兩、三次後,就會放棄溝通,導致家人關係也不和睦;和朋友相聚時,因為聽不清,容易被覺得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他說,剛開始使用助聽器前還擔心,戴個東西在耳朵可能會覺得怪怪的,後來發現反而比戴眼鏡還能適應。

聽損沒有紅腫熱痛 5060歲開始留意

聽損其實常常被忽略,沒有紅腫熱痛的症狀,尤其50-60歲的民眾更要多注意,聽損沒矯正對生活影響很大,研究指出,重度聽損障礙者,罹患失智比例比聽力正常者還高出4.94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科耳科廖文輝主治醫師指出,平常對話一般在50-60分貝左右,語言溝通可以聽清楚90%以上內容才算合格,一般聽損患者常常有聽沒有懂,不然就是太小聲聽不見,夠大聲時對其他人來說卻太吵了,不管看電視或跟朋友聊天,其他人需要反復地與之確認內容,像這樣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時,就會建議聽損者配戴助聽器來輔助日常活動。

微耳掛式智慧型助聽器 讓AI成為你的耳朵

長者對助聽器多有負面刻板印象,其實現在選擇多元,甚至看不出有配戴助聽器。有品牌業者從國外引進微耳掛式AI智慧型助聽器,模擬大腦聽覺,還能用手機APP調節設定,鏈接手機、電視盒接受高音質音訊,就像無線耳機。

國外資深聽力師Jacinta Mallis表示, A.I.智慧型助聽器能應用戶需求,自動調整及提供個性化的聆聽模式,還會分析用戶環境音訊,並降低噪音,所以在嘈雜環境中,能最佳化說話的聲音,且左右兩邊的助聽器會彼此溝通、自我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下調整適當的聆聽模式。用戶越是透過APP進行反饋,越有助於A.I.助聽器預測用戶在不同環境下的聆聽習慣。

行動不便免驚! 行動聽力中心到府幫你聽檢

為鼓勵行動不便長者也能矯正聽損,業者專門打造行動聽力中心,配備高規格檢測儀器及國際級標準服務,提供到府聽檢、衛教資訊與試聽助聽器,幫助他們維持聽力健康;甚至提供50個月助聽器保固,不必擔心保養及維修問題。醫師鼓勵,50-60歲的民眾每年做一次聽檢,別讓聽損問題影響了精彩人生。

【延伸閱讀】

耳鳴嗡嗡睡不著 恐是睡眠障礙引起

需要被聽見! 陳博正和李千那演繹聽損困擾

學習障礙、社交困難 苦於「微聽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東北季風增強,氣溫一下就掉了8度;日前一名51歲中年男子參加公司健康檢查,竟發現血壓飆升至180/110,嚇得趕緊求助醫師,所幸經過一個星期按時服藥、飲食控制,血壓回到140/90。醫師表示,天冷容易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而血管收縮會造成血壓升高,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每個月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秋冬天氣來臨,冷風呼呼的吹,很多愛美人士已經開始換購保養品;尤其是眼霜,更是熟女們的最愛,上了年紀後,眼睛周圍很容易出現魚尾紋、眼周細紋,保養品中,眼霜必定少不了會購買;但是,皮膚科醫師提醒,肌膚敏感者,可得要小心選購眼霜,以免出現貓熊眼!女生的化妝檯上,總是有很多瓶瓶罐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你也有失眠的困擾嗎?根據統計,在台灣,15歲以上每十個人就有一人受失眠所苦,失眠已成為現代人普遍常見的現象;但是要解決失眠之苦,服用安眠藥也應有所注意事項,正確服用安眠藥,才能一夜好眠不傷身。臨床上,就曾有很多患者躺在床上無法靜下來,反覆想著工作、學業等,若長期失眠,最好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秋冬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而「中風」長期以來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也是造成成人殘障的第一主因,顯見預防中風和避免中風者再度中風的重要性。根據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教授與施純全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中風病患接受針灸治療,可以降低二度中風的機會,效果並不輸給藥物預防。中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