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I助聽器克服聽損 中年後生活更精彩!

AI助聽器克服聽損 中年後生活更精彩!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鎂光燈下亮眼外形展現自信,四位大哥大姐同台告訴大家,戴上助聽器後,生活能更加多姿多彩。7年前,唐大哥突然左耳嚴重耳鳴,後來更是直接聽不見,退休的他不以為意,人際關係卻開始遇到問題,家人關係也出現危機。

唐大哥回憶配戴助聽器前的生活,有時候講話變得很大聲,家人講話都聽不清楚,他們往往重複兩、三次後,就會放棄溝通,導致家人關係也不和睦;和朋友相聚時,因為聽不清,容易被覺得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他說,剛開始使用助聽器前還擔心,戴個東西在耳朵可能會覺得怪怪的,後來發現反而比戴眼鏡還能適應。

聽損沒有紅腫熱痛 5060歲開始留意

聽損其實常常被忽略,沒有紅腫熱痛的症狀,尤其50-60歲的民眾更要多注意,聽損沒矯正對生活影響很大,研究指出,重度聽損障礙者,罹患失智比例比聽力正常者還高出4.94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科耳科廖文輝主治醫師指出,平常對話一般在50-60分貝左右,語言溝通可以聽清楚90%以上內容才算合格,一般聽損患者常常有聽沒有懂,不然就是太小聲聽不見,夠大聲時對其他人來說卻太吵了,不管看電視或跟朋友聊天,其他人需要反復地與之確認內容,像這樣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時,就會建議聽損者配戴助聽器來輔助日常活動。

微耳掛式智慧型助聽器 讓AI成為你的耳朵

長者對助聽器多有負面刻板印象,其實現在選擇多元,甚至看不出有配戴助聽器。有品牌業者從國外引進微耳掛式AI智慧型助聽器,模擬大腦聽覺,還能用手機APP調節設定,鏈接手機、電視盒接受高音質音訊,就像無線耳機。

國外資深聽力師Jacinta Mallis表示, A.I.智慧型助聽器能應用戶需求,自動調整及提供個性化的聆聽模式,還會分析用戶環境音訊,並降低噪音,所以在嘈雜環境中,能最佳化說話的聲音,且左右兩邊的助聽器會彼此溝通、自我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下調整適當的聆聽模式。用戶越是透過APP進行反饋,越有助於A.I.助聽器預測用戶在不同環境下的聆聽習慣。

行動不便免驚! 行動聽力中心到府幫你聽檢

為鼓勵行動不便長者也能矯正聽損,業者專門打造行動聽力中心,配備高規格檢測儀器及國際級標準服務,提供到府聽檢、衛教資訊與試聽助聽器,幫助他們維持聽力健康;甚至提供50個月助聽器保固,不必擔心保養及維修問題。醫師鼓勵,50-60歲的民眾每年做一次聽檢,別讓聽損問題影響了精彩人生。

【延伸閱讀】

耳鳴嗡嗡睡不著 恐是睡眠障礙引起

需要被聽見! 陳博正和李千那演繹聽損困擾

學習障礙、社交困難 苦於「微聽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腸道疾病或外傷導致需要安置「造口」來進行排便,但若未妥善執行,可能導致糞水外洩,不僅會使周遭皮膚發炎等,更引發照護困難。一名男患者因為造口袋無緊密貼合,逾 4 年未能安心療養,經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診治,移動造口,改善患者生活。男子車禍後造口安置不當 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2019全球健康10大威脅,包括空氣污染和氣候變遷、非傳染病、全球流感、醫療薄弱的環境、細菌抗藥性、伊波拉及其他高危險病原體、貧瘠醫療、疫苗猶豫、登革熱和愛滋病毒。其中反疫苗風潮竟名列其中,最受專家矚目。疫苗每年救百萬人 疫苗猶豫恐阻成...

閱讀詳情 »

生育率逐年下降,不孕人數增加,求子大不易,尤其大家對產下健康寶寶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隨著近年生殖醫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與遺傳諮詢的重要性受到關注,尚未懷孕的婦女多加利用孕前多疾病帶因篩檢,可以避免在不知情狀況下,因為懷有染色體的DNA異常胎兒,只好被迫忍痛在孕期中止妊娠,造成身體及心理上的傷害,徒留遺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高達9成1的上班族想要年後轉職,而在接受調查的上班族自認的職場劣勢中,外型就佔了41.2%。足可見想要在年後轉職中更有自信,外型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許多人會在農曆年前上醫美診所讓自己改頭換面,除了圖個新年新氣象的好彩頭之外,也是為了年後轉職做準備。從事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