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苗猶豫成全球威脅 醫籲加強醫病溝通

疫苗猶豫成全球威脅 醫籲加強醫病溝通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2019全球健康10大威脅,包括空氣污染和氣候變遷、非傳染病、全球流感、醫療薄弱的環境、細菌抗藥性、伊波拉及其他高危險病原體、貧瘠醫療、疫苗猶豫、登革熱和愛滋病毒。其中反疫苗風潮竟名列其中,最受專家矚目。

疫苗每年救百萬人 疫苗猶豫恐阻成效

疫苗猶豫是指「儘管有疫苗可用,但不願意或拒絕接種疫苗」。WHO指出,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以預防2-3百萬人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種率獲得改善,還可以避免150萬人死亡,如子宮頸癌能透過疫苗部分預防,小兒麻痺病毒正處於根除邊緣,與過去相比,5歲以下兒童罹患人數減少6百萬。

這種風潮可能扭轉疫苗防疫成果,例如全球麻疹案例增加了30%,某些麻疹絕跡的國家都出現復甦跡象,雖然惡化原因複雜,但疫苗猶豫是原因之一。

疫苗猶豫背後原因 錯誤訊息誤導

為何民眾出現疫苗猶豫?WHO疫苗諮詢小組發現,自滿、疫苗取得不便以和缺乏信心是猶豫不決的主因。小組強調,醫療人員仍然是最受信任的疫苗接種顧問,他們必須得到支持。

根據《Eurekalert》報導,一篇榮獲阿特拉斯獎(Atlas award)並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研究顯示,反疫苗傾向群眾中,最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認知最有信心。該研究顯示反疫苗風潮受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影響,錯誤地認為自己知識過度優秀。

除了達克效應外,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公共政策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馬修莫塔(Matthew Motta)表示,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們被誤導,認為專家意見不正確。更令擔憂的是,研究證實,不支持疫苗的人,可能影響相關政策制定。除了向人們提供正確資訊外,她補充,「如何打擊疫苗的錯誤信息」成重要課題。

反疫苗運動興起 籲加強醫病溝通

《新聞周刊》報導,反疫苗風潮在全球興起,在美國,儘管19-35月大兒童,保持高水平疫苗接種率,但自2001年以來未接種比率增加2倍。另外,澳洲有4萬名兒童因其父母反對而未接種疫苗,義大利則於2018年暫停兒童入學強制接種疫苗。

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學者阿梅什·阿達加(Amesh Adalja)博士向《現場科學》表示,有些人質疑疫苗安全性,儘管許多研究表明疫苗暨安全又有效。其他人則認為孩子在短期內接種「過多疫苗」,因此要求分期注射,這種「替代疫苗接種計畫」使兒童面臨感染風險。

他建議,患者表現出疫苗猶豫時,醫生應先了解其顧慮,並提供事實和證據,說明為何疫苗是最好方案。

 

參考資料:

1. Ten threats to global health in 2019.

2.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anti-vaccine attitudes.

3. Anti-Vaccine Movement Joins Ebola, Drug Resistance on List of Top Global Threat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0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流感好發季節即將來臨,106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開打,疾病管制署今年特別將「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二類新增為公費疫苗接種對象,以間接保護嬰幼兒,預估將各約有20萬人及5萬人受惠。有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接種公費疫苗不受戶籍地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2歲的王先生,去年健檢發現,攝護腺特定抗原偏高,確診罹患攝護腺癌;透過達文西機器手臂攝護腺根除,隔天即可下床活動,一星期後康復出院,而排尿、性功能都未受影響。攝護腺周圍沾黏 增加手術難度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微創手術中心主任蔡曜州指出,該患者因攝護腺肥大,曾接受攝護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懷孕準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平安、健康,而產檢可以讓準媽媽們,多了解胎兒健康狀況,其中唐氏症篩檢,更是重要。羊膜穿刺準確 卻可能有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詹德富表示,胎兒先天性異常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唐氏症,對於唐氏症篩檢,最重要的就是要做羊膜穿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白內障治療需置換人工水晶體,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已有很多不同的規格!眼科醫師發現,隨著現代人對生活品質要求提升,舉凡切菜、吃飯與泡茶這些生活瑣事,已無法滿足白內障病人術後的視力需求;寫字、看手機、使用電腦,以及開車時的看儀表板與後照鏡,這些中近視距的需求也越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