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台解封「居家辦公」掰掰!崩潰不想上班? 4撇步擺脫返工不適應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國內防疫警戒已經從三級降回二級,各種活動及場域陸續恢復開放,不少人已經習以為常的「居家辦公」生活型態也喊卡,但一想到要回辦公室就生理、心理全面性抗拒?萌生「不想上班」的念頭嗎?如果你也是這一類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的人,臨床心理師建議,不妨利用4撇步找回生活步調。

今年19歲的吳先生,本身有社交焦慮傾向,在這一波長達2個月的疫情爆發後,長時間退縮在家中上網,不僅作息不規律,與家人的衝突更大幅增加,如今疫情趨緩,想到要再度出門與人互動、回到較快速的生活步調,便感到十分焦慮,只好求助心理諮商門診。

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潘奕瑄表示,以居家辦公、居家上班為例,「解封後仍須持續的防疫工作」、「生活步調回到以往的規律與緊湊」、「人際互動的增加」以及「彌補防疫期間累積的工作」都是之前在家上班民眾可能的壓力源。

畢竟歷經2個月的居家生活之後,潘奕瑄說,得知要返回公司辦公的當下,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是「不想上班」,因為在家上班的環境遠比公司來的輕鬆、自由,因此心情調適非常重要。

事實上,國外研究已指出,像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相較疫情前的11%,增加近3倍;而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將近1倍。

潘奕瑄指出,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今疫情趨緩,台灣逐步放寬防疫準則,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久居家中後,人潮、應酬邀約與正常上下班的生活都可能造成部分易焦慮民眾的心理壓力,建議可從下列4點著手,漸進式找回生活步調:

1. 允許過度期:不必要求自己一步到位,立刻回到疫情前的高強度工作狀態。試著逐步增加工作量與緊湊度,以免因高度期待造成更多挫折和壓力。

2. 訂定適應計畫:孩子開學要做收心操,成人同樣需要準備。除了穩定作息外,無論工作或生活時間都建議預留彈性,並善用筆記自我提醒,預先知曉幾天後的排程,以做足心理準備。

3. 找回過去樂趣:在家工作輕鬆又有便利性,返回公司和校園同樣也有好處。民眾可試著找回疫情前的上班樂趣,如:跟同事團購、聊天等,讓心態調整更順利。

4. 適時放鬆: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壓力太大時要適時減壓,安排能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如:冥想、聽音樂、閱讀、禱告、照顧植物等。

潘奕瑄提醒,緊張、焦慮是生活步調改變時的正常情緒反應,一般而言,人們能在一兩個禮拜內適應,但若超過數周仍存有高度焦慮、擔憂的心情,或出現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痠痛等生理反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就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宅在家「餐餐吃外送」不胖也難? 營養師曝訂餐2要點

手術麻醉「健舒注射液」不純物超標! 出包批號3.5萬支要回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久咳不止,以為是新冠肺炎,卻原來是更可怕的惡性肉瘤!一名16歲少女,日前連續幾天出現久咳不止的異狀,家人一度以為罹患了新冠肺炎,急忙將她帶往醫院進行快篩,儘管血液及鼻腔篩檢結果為陰性,卻在胸部X光中赫然發現右側肺部已經白成一片,進一步詳細檢查,原來有一顆由肋膜長出、大...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參考資料/美國眼科學會 美國眼科學會研究發現,上班族平均每年在電腦螢幕前花費1,700小時。還不包括我們用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時間。長時間看螢幕,導致眼睛疲勞、乾眼症、頭痛和失眠的不適症增加。為什麼使用電腦比閱讀印刷書籍更易眼睛疲勞?使用電腦時會減少眨眼...

閱讀詳情 »

懷上一個孩子,對於許多夫妻來說都是一件重大且高興的事情,然而確定受孕卻只是一切的起步,懷孕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注意與呵護,可謂花盡父母的心力,才能讓寶寶平安成長並誕下,而一旦受孕又該做什麼呢?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表示,驗到有懷孕是一件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情,而下一步就是超音波確認胚胎著床,接下來就是照護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市占率高達5成的腎病用藥「“培力”普羅鈣錠667毫克」,短短3個月兩度回收!因為使用的矯味劑成分容易受潮,遭醫院通報出現「黃色斑點」異常,食藥署今(14)日第二度公布產品回收訊息,有38批號、一共730萬顆,必須在2月7日前預防性回收。業者已經改用新配方。 “培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