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台鬧蛋荒! 營養師:蛋白質來源也不是「非蛋不可」

全台鬧蛋荒! 營養師:蛋白質來源也不是「非蛋不可」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罕見鬧蛋荒,民眾怨聲載道,不過,從營養來看,想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並不是「非蛋不可」,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1顆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約等於240c.c.豆漿,建議可以多喝無糖豆漿。


一般來說,蛋白質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前者以蛋、魚、肉類為主,因含有較完整的必須胺基酸,較易被人體吸收,但因熱量高、膽固醇含量高,所以必須適量攝取。


魚肉為最佳的動物蛋白質攝取來源,價值豐富,且脂肪含量平均較牛豬雞鴨等禽畜肉類低。相較之下,牛豬等紅肉,就不適合作為蛋白質的主要攝取來源,如食用過量,恐增加增加癌症、心臟病、中風與糖尿病等,建議每天應該少於70公克。


至於雞蛋則是普遍、相對便宜的蛋白質來源,且含有豐富的鎂、鉀、鈣、銅、鐵、錳、鋅、膽鹼等大量微量營養素,加上維生素B群、維生素A、E和K,以及抗氧化劑如葉黃素,可說是好處多多。


最近鬧蛋荒,劉怡里建議,民眾可以多吃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吸收率較低,但具有低熱量、大量膳食纖維、含抗氧化劑及蛋白質不易變性等優點,可多吃毛豆、豆腐、豆乾,以及飲用豆漿。


國建署建議,健康民眾每天吃1顆蛋是沒問題的,不會有膽固醇偏高等疑慮,此外,成人每天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1.1公克的蛋白質,例如,70公斤者應攝取77公克蛋白質。70歲以上長者則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公克。


劉怡里表示,1顆雞蛋約含有13公克蛋白質,等於240c.c.豆漿,或是小棒腿(雞肉)、去皮雞胸肉(30公克)、四格傳統豆腐、40公克魚肉、1碗帶皮毛豆,民眾可以自行搭配、選擇。


至於蛋黃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卵磷脂,建議換吃全榖雜糧、糙米、黃豆製品、豆漿、乳製品、小魚乾、深綠色蔬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別讓不安全性行為陷入愛滋病風險 預防性投藥知多少?
▸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疼痛超過1個月 小心膽道癌上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平常有喝蠻牛、老虎牙子、紅牛等機能性飲料的習慣嗎?《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一項新研究,飲用機能性飲料可能會提高青壯年人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明尼蘇達州梅奧診所研究員安娜的研究團隊發現,年輕人只要喝下16盎司(約453毫升)的機能性飲料,30分鐘內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一般接受居家照顧服務員服務的個案,多屬行動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缺損的身心障礙者或獨居老人;往往此類病人,因疾病、年紀等因素,使用安眠鎮靜藥品機率高,但不正確使用的風險也較高。 有鑑於此,彰基反毒教育資源中心與切膚之愛基金會合作,培訓居家照顧服務員正確使用安眠藥觀念,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近年來因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廣四癌篩檢,許多民眾接受了大腸癌篩檢的糞便潛血檢查。一旦大便潛血陽性,大多數民眾會接著接受大腸鏡檢。可是除了一般常見的息肉以及腺癌之外,一小部份的人得到了類癌(或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民眾常提出的疑問是,類癌是什麼? 那是癌症嗎?會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癌症的高死亡率,一直是國人揮之不去的陰影,尤其在手術切除、化療,甚至是標靶藥物皆無效而癌症復發的時候,幾乎等於宣判死刑。近年來,基因檢測的蓬勃發展,漸漸揭開治療無效的神祕面紗。其實,腫瘤存在著高度遺傳變異性,這是過往治療的瓶頸,有鑑於此,臺北榮總癌症研究團隊與廠商共同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