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球疫情難運動 研究:台灣過半人保持原來運動量

全球疫情難運動 研究:台灣過半人保持原來運動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疫情難運動,台灣過半人保持原來運動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團隊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全球只有26%的民眾可保持相同的健身運動時間與強度,臺灣卻有51%,可能與台灣超前防疫部署、實施精準防疫措施及民眾配合相關防疫措施有關。研究更指出,在疫情中維持健身運動行為,可協助民眾在疫情中保持心情穩定。

台灣研究登國際期刊 疫情間,保持運動好處多

張育愷表示,以今(2020)年3月參與德國波茨坦大學橫跨101國的大型研究為基礎,針對臺灣疫情與民眾健身運動及心理健康進行分析,為臺灣首次提供全球疫情、健身運動、心理健康在當前與未來之因應,提出三項重大發現:

 

1疫情封鎖期間,臺灣民眾的健身運動行為仍可保持:疫情期間,全球只有26%的民眾可保持相同的健身運動時間與強度,臺灣卻有51%,可能與我國政府超前防疫部署、實施精準防疫措施及民眾配合相關防疫措施有關,為最低程度影響健身運動行為奠下基石。

 

2未來疫情對臺灣民眾反可增加健身運動行為:研究團隊發現在未來類似疫情中,不僅超過56%的臺灣民眾可保持原來的健身運動頻率,更有15-27%的民眾可能增加頻率。民眾可利用新媒體平台結合社群力量,獲得即時且多元面向的訊息;同時,可藉由網路、電視提供的健身教學影音及各項科技設施,持續保持健身運動習慣。

 

3健身運動決定心情:該研究發現,疫情前運動頻率每週2天以上者能有好心情;反之,疫情中減少運動頻率民眾更容易產生心情低落現象。研究進一步指出,維持健身運動習慣可減少居家檢疫/隔離時的孤獨感與孤立感;在疫情中維持健身運動行為,更可協助國民在疫情中保持心情穩定。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疫情也能保健康

指揮中心呼籲,請民眾持續落實樂活防疫,正確勤洗手、維持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提供套餐的店家享受美食,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將防疫基本功內化為生活習慣。

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延伸閱讀】

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正宗綠蜂膠完勝蜂膠?加葉黃素可護眼? 權威爆料缺五大關鍵沒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於1991年成立,數十年來與台灣的醫藥環境共同改變成長,匯集了商、政、學界各方專家,提升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的技術、人才、資訊、學術。因此設立了醫藥行銷師(MR)認證,提昇藥品行銷暨管理、培訓及獎勵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促進藥品行銷暨管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3歲的孕婦怡華(化名),即將迎接生命中的第一胎,預產期預估是在雙十節節慶,因此滿心期待產下雙十寶寶,然而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院內群聚事件頻起,醫療院所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對於需要定期進出醫療院所產檢的怡華來說,十分擔心自己或陪同家屬到醫院時,會因此而染疫,另外產期將近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你是乾眼症的高風險族群嗎?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鄭惠川主任指出,3C產品重度使用者、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乾眼症四大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呼籲,如果民眾懷疑罹患乾眼症,建議先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口罩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居家辦公也成風氣,也讓許多人趁此機會嘗試從未嘗試過的醫美保養。以大台中地區而言,首次嘗試微整療程的民眾就增加三至四成,在疫情趨於穩定後,接受微整療程的民眾,整體也增加一至兩成;大台中地區開業醫美診所吳南緯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