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子尿路感染不停跑醫院 元凶竟是腎臟卡了「鹿角狀結石」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尿路感染怎麼一直好不了?一名50歲女性,近期就為此不停的跑醫院,最後經X光、超音波及輸尿管腎盂攝影(RP)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左腎竟有大小約4×4公分的「鹿角狀結石」,前後3次體外震波碎石,才完全擊碎結石並排乾淨。

根據統計,尿路結石約有80%是含鈣結石(草酸鈣和磷酸鈣);5到10%是尿酸結石,多因體質或新陳代謝異常造成。結石長得慢,體積也較小。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指出,「鹿角狀結石」又稱感染性結石,占尿路結石的5到10%,則多是因為長期尿路感染造成。像該名女性的尿液細菌培養就找到變型桿菌(Proteus mirabilis),是鹿角狀結石最常見的致病菌。

原來這種菌會製造尿酸酶,將尿酸分解成氨,形成鹼性尿液,使結石長得又大又快,雖然質地可能較鬆軟,但若拖很久未處理就可能變得堅硬。醫師推測此鹿角狀結石的成份應是磷酸銨鎂。

腎臟鹿角狀結石是最難處理的結石種類!洪峻澤說,傳統切開腎臟取石術、經皮腎臟鏡取石手術以及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雷射碎石,常規的3種治療都很難一次就完全清除結石,要搭配術後體外震波碎石ESWL處理餘石,甚至常要體外碎石佷多次,因此,醫師都會事前說明強調,以免病人過度期望。

該名女子就經向健保署事前專案申請,核可後進行體外震波碎石,並在體外震波碎石前先於左側輸尿管置入雙J導管,以防止大量碎石阻塞輸尿管,預防造成腎臟積水及感染,所幸經3次體外震波碎石之後,一舉擺脫結石及尿路感染的困擾。

洪峻澤提醒,鹿角狀結石會引起持續尿路感染,糖尿病或免疫力不佳者常造成腎臟炎及敗血症,也會影響腎功能,不可輕忽。治療方式得依病況評估有所不同,各種方式都可能會有餘石,需長期抗戰,可與醫師仔細討論後選擇適當的療法。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坦言搶疫苗「經費恐重複浪費」 陳時中:國產疫苗拚明年第二季

新北三峽「登革熱群聚」新冒一起! 鄰居、家人躲不過3人連續確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關島人道包機回台旅客傳出有人猝死,最新檢驗結果出爐,新北市衛生局今(15)日晚間公布,該名淡水區1月11日關島包機回台死亡旅客,送醫經新冠肺炎採檢,檢驗結果陰性,虛驚一場。 根據新北市衛生局公布資訊,該名淡水區73歲男性1月11日入境居家檢疫,至1月13日期間皆無異狀...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公布北部醫院院內感染事件,有媒體今日報導,台中市、嘉義市等縣市政府因此無預警查核轄內採檢收治醫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澄清,不是因為院內感染案才有無預警查核,這是去年秋冬專案開始就已經決定的事,要求地方衛生局要在2月底以前查核醫院,共計487家。北部醫院一名治...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下午召開記者會,發言人莊仁祥公布,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844),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去年12月31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症狀。莊人祥表示,個案今年1月13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因檢出陽性於今日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桃園某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及後續社區感染,2名染疫醫護的「第一圈」密切接觸者468人的採檢結果日前出爐,全數陰性,成為指揮官陳時中口中不幸中的大幸,而為避免有漏網之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宣布今起將針對該醫院同科系、短暫接觸者共452人展開擴大篩檢,最晚明天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