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鬼主動脈剝離猝死 恐遺傳搞的鬼!最新研究:一等親風險逾6倍

▲(照/林口長庚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藝人黃鴻升(小鬼)日前無預警猝死,死因指向主動脈剝離,面對這種罕見但高致死率的外科急症,林口長庚醫院團隊今(15)日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尤其,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外科及風溼免疫科團隊是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其中2萬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近3年的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副教授陳紹緯表示,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的發生,遺傳因素所占比例超過一半;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值得注意的是,陳紹緯提醒,家族性的主動脈剝離一旦發病,發病年紀通常會較輕,且相較於那一些沒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更容易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且常必須接受更複雜廣泛的外科重建手術。

主動脈剝離成因為何?原來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3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2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

陳紹緯表示,一旦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會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國內主動脈剝離發生率約每年10萬分之5到10,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而主動脈剝離又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到9成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研究團隊提醒,有主動脈剝離家族史的民眾,最好及早至專科門診追蹤,進行影像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有主動脈病變應積極接受外科治療。萬一已經發病,治療後仍須嚴密的控制血壓和電腦斷層追蹤,因為不論A型或B型主動脈剝離,長期都有可能形成主動脈瘤而需後續手術。

照片來源:林口長庚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女子尿路感染不停跑醫院 元凶竟是腎臟卡了「鹿角狀結石」

新北三峽「登革熱群聚」新冒一起! 鄰居、家人躲不過3人連續確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7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9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75例本土病例,為100例男性、7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3日至6月16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87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4...

閱讀詳情 »

台北市警察局捷運警察隊今天證實,勤指中心52歲陳姓員警PCR陽性確診,而他曾打過疫苗,目前並無症狀;捷警隊累計至今已4名員警染疫。捷運警察隊指出,陳姓員警6月15日至仁愛醫院快篩為陰性,6月16日經檢視健保快易通PCR核酸檢測為陽性,目前陳員並無任何症狀,已先行居家隔離並等待衛生局後續安排治療。捷警...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COVID-19新增175例本土個案,其中以新北市87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4例,值得關注的是,新北市連5日確診數皆低於百例,是否代表疫情逐漸受到控制?新北市長侯友宜將於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

閱讀詳情 »

全台傳出多起年長者施打AZ疫苗後猝死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接種AZ疫苗通報死亡目前有11例,2人已解剖,與潛在心血管疾病有關。指揮中心表示,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請國人放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針對長者施打AZ疫苗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