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身長滿標靶紅疹 竟是多型性紅斑

全身長滿標靶紅疹 竟是多型性紅斑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4歲女孩因為全身出現「標靶狀」紅疹,被媽媽帶到急診求診。她先出現流鼻水和輕微咳嗽約兩星期,當時沒有發燒,吃感冒藥後緩解。直到六天前,開始有38度左右的發燒,兩天後從軀幹開始往四肢出現大片紅疹,呈深紅色,稍微隆起,有輕微癢感;後來皮疹漸漸形成特殊的「標靶狀」型態,嘴唇也開始出現潰瘍結痂。經過醫師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後收住院觀察。最後證實是因為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多型性紅斑,以保守治療及密切觀察,女孩皮疹逐漸消退,於住院一週後順利出院。

感染或藥物造成 全身性免疫反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龍厚玲主治醫師表示,多型性紅斑是一種全身型的免疫反應,可能造成的原因相當多,以感染和藥物為主。可能誘發多型性紅斑的感染病原包括:單純性皰疹病毒、黴漿菌、水痘病毒、腺病毒以及EB病毒等,大多在病患感染這些病原後1~2星期出現皮疹。常見可能導致多型性紅斑的藥物則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磺胺類藥物、部分抗癲癇藥物及抗生素。

多型性紅斑的典型特徵是「標靶狀」的皮疹,也就是最外層一圈較深紅色,接著較內圈有一層淡紅色圍繞,最內側則是深紅色包圍暗紫色或出現水泡的特殊形態,看起來就像射擊的箭靶靶心一樣,全身都有可能分布。皮疹可能出現輕微癢感或灼熱感,但大部分沒有症狀。部分病人會伴隨黏膜潰瘍,包括口腔、眼睛、肛門或生殖器黏膜。如果皮疹或黏膜潰瘍的範圍較大,病人可能出現全身性症狀,譬如發燒、倦怠等等。

易與蕁麻疹、嚴重藥物反應混淆

龍厚玲指出,在疾病初期,由於「標靶狀」型態尚未成形,容易跟過敏造成的蕁麻疹混淆;但兩者不同的是,蕁麻疹會有強烈癢感,且通常不會有黏膜變化。嚴重藥物反應和多型性紅斑在臨床表現上只有細微的不同,但卻可能進展成相當嚴重的大範圍脫皮及器官衰竭等狀況,因此應住院觀察。大部分皮疹和潰瘍會在3~5天之內陸續出現達最高峰,接著在2星期內逐漸消退。通常給予支持性療法及症狀治療便足夠。

由於可能造成多型性紅斑的原因相當多,因此詳細的病史、接觸史以及藥物史的詢問相當重要,龍厚玲進一步指出,單純性泡疹病毒所導致的多型性紅斑,有較高的再發率,必須讓家屬事先了解並做好衛教,以免再發時措手不及。而如果是藥物引發的多型性紅斑,則必須避免該藥物的使用,以減少疾病的再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近年來,男性的平均壽命逐年下降,除了慢性病與癌症之外,最近還有研究指出,每天刮刮鬍子的男性與不經常刮鬍子的男性相比,罹患心臟病或是中風的機會是大大降低的,平均壽命也比較高。  男人不經常刮鬍子,死亡率上升,為什麼?美國傳染病學期刊表示,這項為期20年的研究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台灣,男性對於結紮始終抱持著非常負面的想法,總覺得自己被「閹掉」了,從此失去男性威嚴,而且認為避孕是女性的責任。但在歐美,每年有53萬的男性接受結紮手術,在所有泌尿科的手術中排行第一名。 泌尿科醫師翁瑋駿表示,其實男性輸精管結紮手術比起女性輸卵管結紮更為方便和簡單,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傳統早期乳癌患者在乳房保留手術後,仍需數十次放射治療,必須每天奔波往返醫院;雙和醫院引進「乳癌術中放射治療」,患者在術中可同時接受放射治療,一次性完成治療,無需費時近2個月的時間天天往返醫院。 乳癌發生率高居國人女性癌症首位。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進入秋季,天氣明顯轉涼,儘管登革熱疫情趨緩,但流感好發在秋冬之際;醫師提醒,流感、登革熱的症狀難分辨,患者如果同時爆發恐是一大災難,建議民眾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抵抗力較低的幼童、老人、孕婦,應優先接種。 10月1日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但許多人害怕打了有副作用。高雄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