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成年突然癲癇發作 小心是腦瘤徵兆!

成年突然癲癇發作 小心是腦瘤徵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腦瘤不只可能引發頭痛,癲癇也是常見症狀!台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奐之表示,有時會看到40、50歲民眾過去沒有癲癇病史,結果某一天突然癲癇發作,甚至昏倒在急診室,做電腦斷層掃描後才赫然發現腦子裡長了腫瘤,只好趕快展開治療。

腦瘤依部位不同,症狀也不太一樣,腫瘤長在語言區就會影響語言表達能力,若靠近運動區則容易引起手腳無力,有些人也可能產生視力、聽力症狀,常見的症狀還是以頭痛佔多數,約40%-50%的病患在診斷腦瘤時會有頭痛的症狀,另有約3成患者會合併有癲癇的發生。

癲癇持續惡化 腦細胞很容易壞掉!

王奐之醫師解釋,腦瘤患者出現癲癇症狀,可能與腫瘤干擾大腦神經電流有關。若放任癲癇惡化,腦部不斷異常地放電,腦細胞就很容易壞掉,因此在腦瘤手術前,針對有癲癇症狀的患者,多半會使用抗癲癇藥物幫助症狀控制。當手術去除腦瘤的威脅後,多數患者的頭痛、癲癇症狀就會消失。

腦瘤有良性、也有惡性的,治療選項以外科手術及放射線治療為主。腦瘤手術的困難度與腫瘤的尺寸與位置有關,手術不只要去除腫瘤,也要盡可能減少腦組織傷害,讓患者術後依然可以保持正常生理功能,要在腫瘤切除範圍大小與保留大腦功能之間做取捨,是一項很大挑戰。

手術密切監控 減少腦組織傷害

舉例來說,像台大醫院腦瘤手術團隊會在手術過程密切監測患者神經功能變化、謹慎進行神經病理診斷,都是希望在最少傷害下盡可能將腦瘤切除乾淨,以降低復發風險。王奐之醫師期待未來手術中可運用術中核磁共振攝影做監測,這樣就能及時判斷腦瘤是否切除乾淨,手術精準度也可進一步提升。

王奐之醫師也提醒,有慢性頭痛病史的若患者發現頭痛的型態改變、強度加劇、頻率增加,或過去沒有癲癇病史卻突然出現癲癇,特別是50歲後才產生,就得提高警覺。若合併出現視力改變、顏面神經麻痺、半邊肢體無力等症狀,也建議詳細檢查,盡早釐清病情、展開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攸關民眾健康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未在本會期完成三讀,朝野立委互批責任在對方;消基會為了解立委是否贊成加開臨時會,儘速通過修法草案,向112名立委發出修法立場調查表,結果發現,60人回覆表示贊成,未回覆問卷有50人,其他意見有2人。60名表示贊成加開臨時會包括民進...

閱讀詳情 »

讓我們實話實說吧: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活著的每一分鐘都正在邁向死亡。 雖說如此,一些日常小事卻可能會讓這個過程加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將這些行為完全摒棄,但是這也證明了一點:做任何事情,即便是看似無害的事情,如果過度的話,都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下文中總結了11條日常生活小事,...

閱讀詳情 »

(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如果你是位中年男性,晚上總是想要小酌幾杯,那這一則新聞會讓你在乾杯前多想一下。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喝超過兩杯半的酒,日後記憶力衰退的速率會加快多達六年。 這項研究追蹤英國 5,000 名男性公務員與 2,000 名女性公務員,在長達 10 年的期間,他們的飲酒習慣,並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