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共用牙刷比性行為危險! C肝病毒相互傳染

共用牙刷比性行為危險! C肝病毒相互傳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為了方便,不少人都有與他人共用牙刷的經驗,但是你知道嗎?共用牙刷感染C型肝炎的機率竟然比性行為還高!
共用牙刷比性行為還危險?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內科教授高嘉宏表示,C肝主要的感染途徑與體液傳染有關,因此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穿耳洞、性行為、刺青、紋眉等,只要器械消毒不全,接觸到被污染的血液就可能染上C肝。
高嘉宏教授更發現,每年配偶感染C肝的機率為0.23%,令人驚訝的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竟是共用牙刷而非性行為。對此,教授解釋,固定性伴侶且維持安全的性行為,感染C肝的機率不高,反而是共用私人衛生物品,因體液交換致使感染機率較高。
C肝無疫苗  比B肝還可怕
在台灣,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死亡,在亞洲國家當中,是高盛行率地區,同時,台灣每年接受治療的人數增加,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C肝,卻比B肝更易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但目前,對於C肝無疫苗可使用,僅能靠「阻斷」來預防。可喜的是,有許多口服藥品問世,不需打針、療程短、副作用少,治癒率近100%。
C肝不只傷肝  全身壞光光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教授劉振驊強調,C肝病毒不只會傷肝,還可能引起全身病變,如血管慢性發炎。C肝病毒潛伏期約兩個月,有八成機率可能演變成慢性肝炎,但因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發現時往往已晚,因此,教授呼籲,若有感到疲倦、皮膚、免疫系統等變化,應及早抽血檢查,而確診病患應定期追蹤檢查才能避免惡化。
肝指數正常  我就沒問題?
劉振驊教授解釋,此為迷思,是否感染C肝與肝功能無關,必須經過抽血檢驗,透過血清標記顯示的抗體有無,跟病毒量(HCV RNA)的存在有關,若血液中有病毒存在即為陽性。
C肝治療如化療  痛苦難耐
臨床上治療是以清除C肝病毒,降低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給予干擾素與雷巴維林,雖干擾素對亞洲人效果佳,但伴隨而來的副作用、治療時間長(48週左右),使病患卻步。以C肝基因型第一型為例,治癒率約有8成,但發燒、掉髮、皮膚出疹、食慾低下,成了治療絆腳石,加上治療時間約半年,需等待半年後還能確認是否治癒,讓病人拒絕治療。
新藥問世  快速擺脫疾病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已有藥品找到肝病罩門,讓病毒無法複製,便能輕鬆清除病毒,因此治癒率大為提高,療程短(約12週),副作用少。對此,劉振驊教授表示,C肝治療原則為儘早治療、根除病毒,一旦治癒就可降低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等肝病三部曲的折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7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65歲洪女士退休後在家含飴弄孫,每天推嬰兒車帶孫子到公園玩耍,是她最大的幸福來源,但近半年走路經常感到右邊髖部異常疼痛,且痛到走路都有困難,透過各種保守療法均不見效,赴醫檢查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後,疼痛狀況大幅改善,終於又能享受天倫之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年輕的蔡小姐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去家庭及學校同儕的影響,對於自己的行為與表現常感到不滿足,「不夠好、還可以更好」等念頭總是浮現,無形中給自己造成極大壓力,也未與他人提起。蔡小姐接受身心科治療一段時間後,隨著病情發展,藥物需求越來越大,於是主治醫師建議她試著搭配心理諮商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南報導】突如其來的腦中風和心臟病一樣常令人措手不及,也許一覺醒來,就發現手腳不能動彈。然而腦中風引發的後續症狀,往往才是苦難的開始。1名因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緊急開刀處理後右側手腳無力,13年來必須拄著拐杖跛行,吃藥、打針和復健的過程中,他從抱著希望到失望,從不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上了年紀的人總是擔心自己會罹患失智症,一來煩勞家人照顧生活起居,二來也會耗費社會資源。最近1項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多吃水果、蔬菜、豆類和其他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可能會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記憶力衰退 其實和飲食模式息息相關 刊登於《Neurology》的研究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