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典藏遺失記憶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典藏遺失記憶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世豪/台北報導

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著急地詢問著眼前陌生的男子:「請問你有看到我兒子嗎?我好久沒看到他,好想念他喔!」。男子忍著淚水回答眼前年邁的父親說:「爸,我就是你兒子啊!昨天打電話給你說今天要回家看你,你忘記了嗎?」年事已高又罹患失智的父親,是不是已經完全將自己遺忘了?看似電影才會出現的情節,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時上演著,且影響日常生活甚鉅。

高齡社會伴隨失智人口攀升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國際失智症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2019年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症者,預計至2050年增至1億5千2百萬名失智症者。台灣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數於2019年已達到23.5萬人,在全球人口嚴重老化的情況下,失智症人口攀升,因此失智症照顧相關照護措施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失智非失能,失智者能力再貢獻

民眾常會覺得失智者只能依賴家屬或他人才能夠生活,實際上,早期及中期病程的失智症,仍保有行動能力及專業能力,對於記憶、家庭關係、甚至社會事件亦具理解能力,且還能在社區自在生活並貢獻自己能力。近年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各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串聯社區中的里民辦公室、郵局、學校、農場等單位組織,透過多元行銷宣導失智症識能,讓民眾對於失智症有正確認識,進而給予失智者包容與關懷,及倡議失智者的人權,形成社區照護網絡,並鼓勵失智者社會參與機會,融入社區活動,擔任志工,貢獻所長,能有尊嚴的生活,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的社區環境。

你我都能成為失智友善天使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周遭,都有機會遇見失智者,遇到疑似失智者時,可以透過「看、問、留、撥」四步驟來幫助疑似失智者,「看」指的就是發現異狀;「問」指的是上前詢問並關心其需求;「留」則是適當的留在身邊給予協助;「撥」則為撥打電話請警察前來協助,幫助走失的失智者平安讓家屬接回,我們都能成為失智友善天使。

典藏遺失記憶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失智友善台灣

目前台灣約有29萬名失智者,有8成5的失智者居住在社區,且多由家庭照顧,國民健康署因應失智者生活居住型態,自106年起參採WHO高齡友善城市指引,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改善有利長者社區生活環境,自107年起亦將失智症議題納入友善社區推動,地方政府透過跨局處合作,建構失智友善支持性環境。因此,各地方政府因應在地需求外,紛紛藉由智慧科技的協助,來加速友善環境的營造,例如:台北市與計程車公司建立失智友善計程車隊、桃園市結合在地特色休閒觀光辦理失智友善社區活動、雲林縣藉由IOT(物聯網)感測器技術,推動「天倫D+卡」,可遠端紀錄行動軌跡、嘉義縣與當地郵局合作,讓綠衣天使從觀察拿印章速度、應對打招呼的微小變化,協助及早揪出失智症前兆、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與藥師公會合作招募社區藥局轉型為「失智友善藥局」等,目前全國共有76個失智友善社區,招募失智友善天使超過44萬4千名、失智友善組織超過1萬家,期望台灣逐步走向失智友善的社會。

典藏遺失記憶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失智怎麼伴?奇憶旅程,有你我相伴!

聯手打造新品牌回回憶REmemory 支持失智友善環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暫別短短一天的「零確診」小確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COVID-19境外移入病例,均自美國返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提出警訊,強調目前世界疫情仍然嚴峻,過去短短近兩周以來全球感染人數翻倍,...

閱讀詳情 »

【台北訊】《公視主題之夜》將於週五(4/17)晚間十點於公視主頻道播出紀錄片《流行病:看不見的威脅》 (Epidemics: The Invisible Threat) 。十四世紀黑死病殺死一半以上的歐洲人口,奪走數百萬條人命,1918年西班牙流感致死人口超過一戰的死亡人數,使全...

閱讀詳情 »

超夯!日本幼兒園都在做這個!? 宅在家也不無聊的《熊貓體操》等你來挑戰! 居家防疫最佳示範跟著軟萌熊貓一起動次動 2020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肆虐,勤洗手已成為全民防疫最重要的事情,日本兒童風靡的《熊貓體操》為此製作多達五國語言的洗手操,藉由可愛動作與口訣,讓洗手變得有趣不無聊,培養...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院「救疫」獎勵津貼,發放對象再擴大!衛生福利部今(15)日正式上網公告「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除了先前納入的醫師、護理人員之外,再擴及專責醫事放射人員、專任感染管制人員,且病房相關工作人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