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季皮膚乾癢到抓狂 注意3原因免發作抓到流血

冬季皮膚乾癢到抓狂 注意3原因免發作抓到流血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到冬天,你也全身上下抓不停嗎?當氣溫低、天氣乾冷,皮膚出汗、出油的機會降低,皮脂腺無法適時分泌油脂,而乾冷及冷風又會帶走皮膚的水分,讓皮膚變得更加乾燥;加上天氣冷,大家洗澡的水溫愈加愈燙,熱水沖洗過皮膚後,又再把皮膚上少之又少的油脂沖掉,皮膚就會顯得更乾燥,進而造成「冬季濕疹」,也就是常聽到的「冬季癢」。

美食、憂鬱和壓力 加重冬季癢症狀

每年秋冬季也是憂鬱症的好發季節,中醫師黃千甄表示,很多人可能沒想到,精神壓力大也是誘發冬季癢發作的原因,就中醫而言,壓力大容易影響肝氣,如果加上肝血不足,容易形成肝鬱化熱的狀態,皮膚循環不良,代表皮膚呈現血虛或血瘀的狀態,一旦壓力過大,體內熱象蘊積,更容易加重或誘發皮膚表面乾燥癢熱的症狀。

此外,秋季起就是國人嗜吃蝦蟹的季節,蝦、蟹本身就是很多人的過敏原,吃太多容易造成體內過寒,會使得症狀加重,即使已經停止吃了,還是會留下後續的效應。此外,為了保暖,秋冬季有很多羊毛等皮毛類的衣服,或是羊毛脂的保養油、保養乳液等,這些也是許多有過敏體質者誘發過敏產生的因素。

冬季癢好發族群 5種人要特別留意

黃千甄指出,容易發生冬季癢的族群,包括年長者或是過敏體質的人,此外,糖尿病患以及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較容易發生冬季癢:

年長者:年長者的皮膚油脂分泌變少,因此,在冷空氣下本來就不易促使皮膚分泌皮脂的冬天,皮脂分泌量變得更少,皮膚就更容易乾燥。

過敏體質者:因為敏感性肌膚的皮膚抵抗力比較差,角質層不易修復,皮膚就會顯得乾燥。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的皮膚容易乾躁及搔癢,而糖尿病易造成週邊 血管阻塞及循環不良,因此,週邊的皮脂分泌也不佳,甚至有將近1%的患者可 能有脂質壞死的狀況,尤其是小腿前側部位,必須特別注意。

肝腎功能異常者:慢性腎衰竭的患者,容易有汗腺及皮脂腺萎縮的狀況;尿毒症患者的血磷濃度增加,也會引起皮膚搔癢;而肝功能有問題、發生黃疸的患者,也會出現皮膚搔癢症。

洗澡別洗太勤 沐浴用品以清潔性低、高滋潤為主

預防冬季癢,黃千甄建議,洗澡別洗太勤,因患者本身就是因為皮膚油脂的分泌不足,洗澡洗太勤會讓皮膚表皮的油脂被洗掉太多,尤其天氣冷的時候,洗澡水 會越用越熱,會帶走更多的皮脂。而表皮的油脂被帶走,從外面補充再多的油都很難完全取代,因此,建議曾經有冬季癢者,洗澡的水溫建議在40℃以下比較好,每次洗澡最好在半小時內洗完,不要用太多熱水沖洗或泡澡。

而在使用沐浴使用的清潔用品,盡量以清潔性低、滋潤度高的產品為主,像現在市面上有些強調以較不具敏感性的含燕麥等保水及保油性高的清潔用品,不易帶走太多皮脂,又能提供皮膚滋潤;另外,也可以在洗澡水中加入一些澱粉,較不會讓皮膚乾澀,洗完一定要擦含油性高的乳液,一方面補充皮膚的水分和油脂,又能預防水分被風乾。

洗完澡使用植物性乳液 動物性恐致症狀加劇

很多人喜歡用綿羊油,甚至還有人從日本帶回來馬油等潤膚產品,不過,黃千甄提醒,冬秋濕疹患者最好使用植物性的乳液,因為動物性的乳液可能反而是某些有過敏體質者的過敏原,擦了反而讓搔癢更嚴重。許多冬季癢患者的特點就是小腿的前脛特別乾燥,有些人甚至會像乾枯稻田般龜裂的痕跡,黃千甄分享,這類型的患者清潔皮膚時,甚至可以使用乳液來清潔,第一次擦的時候,可使用多一點乳液,之後用紙巾擦掉第一層,第一層可以把皮膚表層沾上的髒污去除,確定髒污都除去了之後,再擦上第二層滋潤皮膚,減少使用清潔劑的次數,可以減緩皮膚乾裂搔癢的不適。

預防冬季癢復發 避開過敏原、保持正常生活作息

最重要的是,冬季癢的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並且要避開過敏原,如果房子正在裝修、味道比較重,要小心可能含有易使人過敏的甲醛等刺激性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最好能夠避開,先等房子通風, 氣味散去之後再入住會比較好;蝦蟹類食物是常見的過敏原,有冬季癢體質者要忌口,蝦蟹等寒性食物盡量少吃。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糖友的視力殺手! 選對治療揮別黃斑部水腫

「心臟癌症」很致命!北榮設互動展 籲自體免疫病患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7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消基會公開批評103年度健保總額協商為「搶錢大作戰」,醫師公會今天嚴正聲明,批評消基會依據不實資料,抹殺全國醫療人員士氣,甚至鼓動民眾仇醫,這讓不少醫師以腳做出選擇,據統計,目前已有400名台灣醫師出走大陸。健保會今明兩天舉辦健保總額協商,與會人士包括付費者、醫事服務提供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很多人都有肌腱受傷的經驗,但往往不以為意,等到病況嚴重到無法動彈,才趕緊就醫診治;醫師提醒,肌腱反復受傷,極易導致出現鈣化點,而且以肩膀最常發生,預防之道須配合調整工作及施力習慣,合併適當運動,才可避免再發。一名四十多歲上班族女子,每天都要使用電腦長達八小時,雖然經常肩膀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到來,老師的健康卻早已成為一大隱憂?根據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竟有高達7成的教師都有骨質流失、骨質拉警報的問題。因此,該院提醒老師們在批閱學生作業本的同時,也要好好檢視自己的「骨本」!光田健康管理中心施旭姿醫師表示,正常人體會在幼年期累積骨量,25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31歲的蔡小姐是美語補習班老師,平時上課須常寫黑板、擦黑板,長時間下來,肩膀開始痠痛僵硬,朋友介紹可做舒緩操、推拿拉筋等,卻不見好轉,就醫後醫師診斷為第一級肌腱發炎,所幸及早治療免去手術之苦。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復健科蘇希洵醫師指出,慢性肩部疼痛在門診中屬於常見、但卻也是難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