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國最怕時差來掃興!捨棄飛機餐、多喝水可預防?

暑假旅遊旺季即將來臨,今年準備拜訪哪一個國家呢?出國旅行好好玩,但最怕遇到時差造成身體疲勞,邊逛景點邊恍神,尤其若在當地有自己開車的安排,危險警戒還會升級。對此,營養師建議試試短時間的「斷食法」,不吃飛機餐、多喝水,或許可以有助擺脫時差困擾喔!

出國最怕時差來掃興!捨棄飛機餐 多喝水可預防?

睡眠差、壓力大 長途旅遊常犯時差症候群

黃曉彤營養師表示,「時差症候群」主要發生在跨時區旅行或洽公的人身上。症狀包括失眠、日間倦怠、頭痛、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等。一般來說,原本有睡眠障礙或是生活壓力比較大的人,受到時差的影響也會比較大;此外,時差症候群的症狀嚴重程度、持續時間等,也與個人敏感度密切相關。

出國最怕時差來掃興!捨棄飛機餐 多喝水可預防?

「時差症候群」主要發生在跨時區旅行或洽公的人身上。症狀包括失眠、日間倦怠、頭痛、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克服時差困擾,斷食法也有效?

如何才能減少時差對身體帶來的影響,進而讓人在長途飛行後,盡快進入快樂遊玩的狀態,並在歸國後快速擺脫旅途疲勞,神采飛揚地繼續為未來打拚?

自古以來,人們依循著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運行關係,生理很自然地以光線為基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然而,美國的研究團隊卻在老鼠實驗中發現,除了一般人熟知的「生理時鐘」之外,動物的腦部內還有一個「進食時鐘」,只要控制飲食時間,就有機會改善時差的問題。

出國最怕時差來掃興!捨棄飛機餐 多喝水可預防?

搭飛機時多喝水,可以預防身體脫水和減少時差困擾。

若將此研究成果套用在人身上,黃曉彤營養師表示,研究人員認為,抵達目的地前,透過大約16小時的斷食,只喝水,就能幫助身體重新設定生理時鐘,緩和時差的困擾。這也意味著,想要預防時差症候群,即使機上有供餐,跳過不吃可能比較好喔!

大量喝水防止身體脫水 咖啡和酒Out!

至於喝水與減少時差之間的關係,是因為機艙內乾燥,若不吃東西又不喝水,身體脫水會讓時差的症狀變得更明顯;反之,大量補充水分,則可以舒緩口乾舌燥的不適,並且預防身體脫水。只是需注意的是,補水應以白開水為主,盡量避免飲用酒類和咖啡因飲料,以免利尿、脫水,甚至干擾睡眠。

預防時差症候群,你還能試試這幾招~

除了適度斷食和航程中大量飲水之外,黃曉彤營養師表示,出發前2、3天開始改變睡眠習慣,若是要向東飛行,可根據目的地的時差,往前提早睡眠時間;若往西飛行,則將睡眠往後延。出發前幾天包含飛行當日,盡量避免飲用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料及酒精性飲料。抵達目的地後,早餐及中餐多選擇蛋白質食物,晚餐則多吃澱粉類食物。這些方法都有助預防或快速改善時差的困擾,下次不妨試試看吧!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78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民眾除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4撇步,民眾只需透過簡單方式,就能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攝取豐富多蔬果 腸道健康身體好研究指出蔬果的攝取量增加會促使發炎介質(proinflammatory m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社區感染」和「社區傳播」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第19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無出國旅遊史,究竟是不是社區感染?本身為公衛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臉書發文表示,該案例是「白牌車」司機,懷疑是載過3名中港澳台商感染,這名司機病例可算是「社區感染」(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70餘歲的游老先生自幼左耳失聰,僅靠右耳與外界溝通。曾於當兵時期針對左耳動過兩次鼓膜成形術,輔以助聽器仍無效。日前右耳聽力退化嚴重,四處求醫不見好轉,絕望之際欲申請殘障證明,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經耳鼻喉科黃韻誠醫師確診為右耳鼓膜破裂、左耳聽小骨錯位合併聽神經退化,造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秋冬天氣轉涼,寒流來時更是冷風颼颼,走在街頭不時能看見許多飼主幫毛小孩穿衣裝扮,模樣真是可愛。然而,若要讓寵物穿衣服,每天到家後都要記得脫掉,讓毛小孩皮膚可以透透氣,否則容易因悶熱而引發皮膚病,同時應慎選衣服材質,以免造成皮膚過敏。   對此,獸醫師陳震寰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