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政策 將於半年內檢討

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政策 將於半年內檢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積極推動分級醫療與落實雙向轉診,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健保署規劃「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會在上路後的三個月至半年間蒐集民眾意見及專家建議,進行修正及精進各項措施,同時進行政策的評估,進行滾動的檢討,讓台灣的分級轉診制度更能穩定上軌道。

新制上路民眾疑問仍多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已於本月15日上路,鼓勵民眾透過轉診可節省荷包,但仍有不清楚如何選擇厝邊的好醫師?會不會經過轉診反而讓小病變大病的疑慮?聲評坊執行長陳逸群指出,目前許多民眾對於轉診的疑問,排名首位的是不清楚如何尋找「厝邊的好醫師」?也有人質疑診所的醫療品質,萬一運氣不好,踩到地雷怎麼辦?另外,基層院所是否會擔心病人流失,寧願hold在手上不願轉診?

可相信基層醫師醫療品質

對此,身為開業醫師的黃啟嘉表示,所有醫師在醫學訓練過程都經過全科教育,而且大部分是從大醫院的主治醫師或主任才出來開業,如果外界認為到診所就醫就會誤踩地雷,這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到大醫院也可能被誤診。相較於大醫院的醫師還要兼顧教學與研究工作,反而是基層診所具有方便性、可近性及全面性優點,民眾應可相信基層醫師之醫療品質。

建議APP具有更多查詢功能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醫師曾家琳則補充,目前坊間有所謂「百大名醫」,但她認為未來若出現「百大診所」則顯然會誤導民眾。她建議健保署現有的「健保快易通」APP應該具有更多可供民眾查詢的功能,包括是否參加糖尿病試辦計畫、施打疫苗等,作為民眾尋找厝邊好醫師的參考。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本項政策推動是否真會影響民眾就醫行為並達預期政策效益,需有定期之政策評估,並設定評估指標。

依疾病需要就近選擇就醫場所

蔡淑鈴副署長表示,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的目的,就是鼓勵民眾依疾病治療需要,就近選擇適當的就醫場所,有病先至基層診所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如需轉診,則轉至其他專科醫師或醫院照護,受理轉診醫院都會保留門診部分名額並迅速安排就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知名網紅關韶文日前接種第二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出現胸悶、心臟抽痛、心悸等不適狀況,緊急送醫之後確診「心包膜炎」,並且當時「心臟酵素」指數從正常的25飆升至6000,經醫院詳細檢查照護,關韶文終於在11/4順利出院。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廣祚表示,「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天(7日)新增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無本土及死亡個案。自購59.4萬劑AZ疫苗昨天抵台,但效期僅到11月30日,指揮中心表示,這批效期較短的疫苗主要用來打第2劑,預估11月中旬,約有180萬人打過第1劑AZ疫苗,且接種8周以上,只要妥善調度,應不致過期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應韓劇爆紅的古早味零食「椪糖」,讓許多人開始躍躍欲試想要嘗試製作,但製作時可得多留意,除了注意加熱步驟即用火安全,挑選食材時也應選用食品級的產品,即使沒使用完,也得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吸濕受潮結塊發生。食藥署表示,想要製作椪糖就得了解製作的科學原理以及食安要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立冬補冬,補嘴空」,近日寒風驟起,冬天的氣息漸濃,台灣也即將邁入冬令季節,本週日(11/7)適逢 「立冬」,俗話說的好「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所以冬季正是進補最佳的時刻。但您是否想過,冬季常吃的藥燉排骨、薑母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卻有可能讓慢性病患者陷入中西藥交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