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政策 將於半年內檢討

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政策 將於半年內檢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積極推動分級醫療與落實雙向轉診,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健保署規劃「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會在上路後的三個月至半年間蒐集民眾意見及專家建議,進行修正及精進各項措施,同時進行政策的評估,進行滾動的檢討,讓台灣的分級轉診制度更能穩定上軌道。

新制上路民眾疑問仍多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已於本月15日上路,鼓勵民眾透過轉診可節省荷包,但仍有不清楚如何選擇厝邊的好醫師?會不會經過轉診反而讓小病變大病的疑慮?聲評坊執行長陳逸群指出,目前許多民眾對於轉診的疑問,排名首位的是不清楚如何尋找「厝邊的好醫師」?也有人質疑診所的醫療品質,萬一運氣不好,踩到地雷怎麼辦?另外,基層院所是否會擔心病人流失,寧願hold在手上不願轉診?

可相信基層醫師醫療品質

對此,身為開業醫師的黃啟嘉表示,所有醫師在醫學訓練過程都經過全科教育,而且大部分是從大醫院的主治醫師或主任才出來開業,如果外界認為到診所就醫就會誤踩地雷,這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到大醫院也可能被誤診。相較於大醫院的醫師還要兼顧教學與研究工作,反而是基層診所具有方便性、可近性及全面性優點,民眾應可相信基層醫師之醫療品質。

建議APP具有更多查詢功能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醫師曾家琳則補充,目前坊間有所謂「百大名醫」,但她認為未來若出現「百大診所」則顯然會誤導民眾。她建議健保署現有的「健保快易通」APP應該具有更多可供民眾查詢的功能,包括是否參加糖尿病試辦計畫、施打疫苗等,作為民眾尋找厝邊好醫師的參考。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本項政策推動是否真會影響民眾就醫行為並達預期政策效益,需有定期之政策評估,並設定評估指標。

依疾病需要就近選擇就醫場所

蔡淑鈴副署長表示,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的目的,就是鼓勵民眾依疾病治療需要,就近選擇適當的就醫場所,有病先至基層診所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如需轉診,則轉至其他專科醫師或醫院照護,受理轉診醫院都會保留門診部分名額並迅速安排就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有常常水腫、排尿困難甚至血壓變高等情況嗎?小心可能是慢性腎臟病早期徵兆。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曾寶玉指出,當腎臟因疾病或傷害而不能維持正常功能時,就會使廢物或過多的液體累積在血液,這時就會出現相關徵兆,一旦受損超過3個月,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時,就演變為慢性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女士在家休息時,突發性大量咳血,呼吸變喘,家人緊急將她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症併肺炎感染,治療穩定拔掉呼吸管後轉至普通病房,但在病房時又再次突發大咳血,呼吸衰竭經緊急插管,仍持續大咳血,血氧生命徵象無法穩定,醫師診斷後決定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近來收治多位年紀均在30歲上下,最年輕的是24歲妙齡女子,共同症狀都是皮膚有紅斑、脫屑等症狀,且經常復發難以根治,經醫師詢問其他部位異狀,不約而同表示單根手指或腳指也有紅腫,不僅走路困難,甚至「滑手機都會痛」,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乾癬非傳染病 反覆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鐵質」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營養素,卻又容易被忽略。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量為成人男性10mg,成人女性15mg。然過去我們以為含鐵的食物,大多是肉類、例如羊肉與蜆,對於茹素者要吃下這些肉類恐怕有困難。實際上營養師表示,多項蔬果也含鐵質;另外如能搭配補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