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初期無明顯症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按時就醫

初期無明顯症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按時就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以下簡稱CML)是第9、22對染色體轉位,產生致癌基因(BCR-ABL),導致血液或骨髓內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進而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的惡性疾病。台灣每年約有200例新增病例,症狀包括脾臟腫大、貧血、疲累、食慾不振等,不過,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是健檢發現白血球偏高、腹部超音波顯示脾臟腫大,進一步透過血液分子學檢測或是抽骨髓檢查後才確診。病情嚴重度共分為三階段: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期,9成病人是屬於慢性期。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威宇表示,由於現代醫學科技的進步,CML的治療與追蹤已經進入到分子醫學的時代。治療的部分,已經從過去的化學治療和骨髓移植,進步到口服標靶藥物。
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基利克膜衣錠(imatinib)的10年存活率已高達8成以上,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目前在台灣有兩種,尼洛替尼膠囊(nilotinib)和達沙替尼片劑(dasatinib)治療效果更勝第一代,存活率預計會更高。疾病追蹤的部分,目前建議病人每三個月需要抽血進行分子學定量檢測,監測體內費城染色體基因檢測(以下簡稱BCR-ABL)的含量是否有效地被藥物抑制。
有部分研究顯示,如果能將體內BCR-ABL含量降低至國際標準值0.0032%以下,並維持在技術編碼(MR4.5)兩年以上,有機會可以停止藥物治療,這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可行性,所以在此之前,務必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陳威宇主治醫師表示:CML的治療過程之中,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是相當重要的,臨床研究證實,服用藥規律性較差的病人,預後進入急性期或加速期的人數多於服用藥較規律的病人,達到治療目標的人數也較少。
即使服藥期間出現惱人副作用,陳威宇醫師提醒,千萬勿自行調整藥量、甚至停藥,易增加復發和治療失敗的風險。治療期間建議與醫師充分溝通並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4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蝦米!中耳炎會養出「珍珠」!原來是有一名婦人有耳鳴、耳漏等毛病,卻不以為意,結果竟導致慢性中耳炎,並因此而產生中耳腔出現「珍珠瘤」;醫師提醒,耳中長出珍珠瘤恐使內耳受到波及而聽力損失,嚴重可能導致全聾、臉歪嘴斜的危險,不得不慎。收治該名婦人的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賴仁淙主任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高血壓病人得天天服用高血壓藥控制病況,但是,卻有人即使吃了好多顆降血壓藥,都無法改善;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幸榮指出,針對用藥無法控制的頑固型高血壓病人,可經由腎交感神經阻斷手術來治療。根據統計,國內高血壓患者高達四百萬人之多,超過三分之二以上高血壓患者只需用兩種或三種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天氣越來越熱,短袖短褲穿上身,沒想到身上多餘的脂肪也原形畢露,尤其腹部、腰側、大腿內側及臀部等難以塑型的頑固贅肉,讓許多愛美人士選擇低侵入性的溶脂療程來對戰「脂肪大敵」;醫美科技進步,溶脂技術也日新月異,現已出現原用於癌症、攝護腺治療的高功率超音波,轉運用在脂肪層上的治療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急診暴力事件頻傳!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召開記者會,批評衛生署無法制定有效防止暴力的規範,以致未能保障民眾就醫的公共安全,更讓第一線基層的醫療從業人員人人自危。5月06日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傳出急診暴力事件,急診醫師遭受病患家屬「黑枝」暴力攻擊,除了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