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初期無明顯症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按時就醫

初期無明顯症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按時就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以下簡稱CML)是第9、22對染色體轉位,產生致癌基因(BCR-ABL),導致血液或骨髓內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進而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的惡性疾病。台灣每年約有200例新增病例,症狀包括脾臟腫大、貧血、疲累、食慾不振等,不過,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是健檢發現白血球偏高、腹部超音波顯示脾臟腫大,進一步透過血液分子學檢測或是抽骨髓檢查後才確診。病情嚴重度共分為三階段: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期,9成病人是屬於慢性期。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威宇表示,由於現代醫學科技的進步,CML的治療與追蹤已經進入到分子醫學的時代。治療的部分,已經從過去的化學治療和骨髓移植,進步到口服標靶藥物。
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基利克膜衣錠(imatinib)的10年存活率已高達8成以上,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目前在台灣有兩種,尼洛替尼膠囊(nilotinib)和達沙替尼片劑(dasatinib)治療效果更勝第一代,存活率預計會更高。疾病追蹤的部分,目前建議病人每三個月需要抽血進行分子學定量檢測,監測體內費城染色體基因檢測(以下簡稱BCR-ABL)的含量是否有效地被藥物抑制。
有部分研究顯示,如果能將體內BCR-ABL含量降低至國際標準值0.0032%以下,並維持在技術編碼(MR4.5)兩年以上,有機會可以停止藥物治療,這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可行性,所以在此之前,務必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陳威宇主治醫師表示:CML的治療過程之中,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是相當重要的,臨床研究證實,服用藥規律性較差的病人,預後進入急性期或加速期的人數多於服用藥較規律的病人,達到治療目標的人數也較少。
即使服藥期間出現惱人副作用,陳威宇醫師提醒,千萬勿自行調整藥量、甚至停藥,易增加復發和治療失敗的風險。治療期間建議與醫師充分溝通並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46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現代人飲食講究低脂、少油,氣炸鍋成為許多家庭必備的料理器具,但該怎麼用才能真正吃的健康?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提出,食物分層、用後立即清潔等2大原則,另外使用時,應該開抽油煙機以利通風。   高彩華表示,氣炸鍋原理類似於旋風烤箱,均利用空氣循環加熱,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實名制口罩網路銷售,周四(12日)開放預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式宣布,「口罩實名制2.0」將於3月12日可使用電腦與手機網路預約,僅限成人口罩,成功購買到的民眾,19日會收到繳費通知簡訊,在指定時間內須帶證件到超商領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27歲的男子,小時候被同學取綽號「小戽斗」,到了唸大學、出社會更影響交際生活,口罩不離口,經下顎枝垂直截骨手術後,不再戽斗了,變成帥哥,沒想到又逢新冠肺炎疫情摘不了口罩,期待疫情趕快過去,讓他展現無罩生活的信心。戽斗真困擾 發音被取笑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口腔顎面外科主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