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氣候悶熱潮溼,容易引起皮膚紅、腫、癢、痛,尤其皮膚癢常讓人難以忍受。部分民眾會選擇自行買藥止癢,但實際上皮膚癢的原因很多,仍需醫師的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皮膚癢外,若有其他潛在病因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疱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對症下藥才有效。皮膚科醫師柯適中建議,若自行擦藥2至3天症狀仍未改善,應盡快就醫,避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醫師提醒,市售止癢藥膏成分多含有類固醇,若在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恐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容易出血,使用過量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機制。


柯適中說明,皮膚癢大多是由外在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潛在疾病的警訊,像是糖尿病、慢性貧血、甲狀腺異常、表皮淋巴癌、腎功能異常、C型肝炎等,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醫師曾收治1名慢性皮膚癢的患者,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進一步照X光後發現是胸腔淋巴腫瘤,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但還是提醒民眾若長期有皮膚癢的情況,可觀察搔癢狀態是否一直持續或反覆發作,也要注意身心狀態的改變,如出現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焦慮等,就醫時務必告知醫師,評估是否需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門診常見有些病人表示之前開的藥有效,而要求開一樣的藥,但每次皮膚癢的原因不一定相同,也許上次是黴菌感染,這次是異位性皮膚炎。此外,醫師也會根據不同部位皮膚特性來選擇藥物,例如:皮膚較薄的部位(如眼睛周圍),通常會使用劑量較低或較弱效的藥物,避免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而手、腳等皮膚較厚的部位,為加強吸收和止癢,則會開立較強效的藥物;此外,腳部溼疹可能伴隨黴菌感染,與手部溼疹用藥又有不同,所以不能1條藥膏擦全身。


最後,柯適中醫師提醒民眾,天氣炎熱要注意防曬、保溼及保持涼爽,皮膚癢發作的時候,可在患部用冷毛巾冷敷降溫使症狀緩解,治癒後可視氣候或個人膚質,使用無香精的乳液、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平時做好自我保護,預防惱人的皮膚疾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德國BNT新冠疫苗可望搶先全球 東洋取得台灣代理權
▸上班族壓力大憋出病 從日劇《半澤直樹》找到正能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24歲陳先生是朋友眼中的健身魔人,從念大一開始就勤做重量訓練,不管多累甚至颳風下雨,幾乎每天至健身房報到,幾年下來成為超猛肌肉男,但練過了頭卻逐漸出現運動傷害,肌肉疼痛、關節變卡、全身緊繃與疲乏無力,練重訓時更是一動就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針灸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雖然全球失智症人口不斷攀升,但民眾對於失智症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因而導致對失智症的恐懼及偏見。根據2018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DI)的資料,推估2018年全球新增1,000萬名失智症患者,也就是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臺北市2019年10月65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分家長擔心讓孩子接觸寵物,會引起身體過敏反應,最嚴重恐誘發氣喘致命。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發現,4至5歲有氣喘遺傳基因的孩子,若暴露在有貓的環境中,罹患氣喘的風險會整體下降,顛覆很多人固有觀念,國內醫師推斷,原理可能類似治療過敏患者時,常見的減敏療法。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顧問醫師黃金山,行醫45年來,從年紀最小的700克水腦症早產兒救到高齡百餘歲人瑞,率先完成過去別人不敢觸碰的外科手術禁地,在脊髓內取腫瘤,成功執行30多例脊髓內母細胞瘤困難手術、上萬例各類脊椎手術等,榮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台灣醫療貢獻獎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