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氣候悶熱潮溼,容易引起皮膚紅、腫、癢、痛,尤其皮膚癢常讓人難以忍受。部分民眾會選擇自行買藥止癢,但實際上皮膚癢的原因很多,仍需醫師的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皮膚癢外,若有其他潛在病因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疱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對症下藥才有效。皮膚科醫師柯適中建議,若自行擦藥2至3天症狀仍未改善,應盡快就醫,避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醫師提醒,市售止癢藥膏成分多含有類固醇,若在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恐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容易出血,使用過量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機制。


柯適中說明,皮膚癢大多是由外在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潛在疾病的警訊,像是糖尿病、慢性貧血、甲狀腺異常、表皮淋巴癌、腎功能異常、C型肝炎等,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醫師曾收治1名慢性皮膚癢的患者,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進一步照X光後發現是胸腔淋巴腫瘤,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但還是提醒民眾若長期有皮膚癢的情況,可觀察搔癢狀態是否一直持續或反覆發作,也要注意身心狀態的改變,如出現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焦慮等,就醫時務必告知醫師,評估是否需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門診常見有些病人表示之前開的藥有效,而要求開一樣的藥,但每次皮膚癢的原因不一定相同,也許上次是黴菌感染,這次是異位性皮膚炎。此外,醫師也會根據不同部位皮膚特性來選擇藥物,例如:皮膚較薄的部位(如眼睛周圍),通常會使用劑量較低或較弱效的藥物,避免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而手、腳等皮膚較厚的部位,為加強吸收和止癢,則會開立較強效的藥物;此外,腳部溼疹可能伴隨黴菌感染,與手部溼疹用藥又有不同,所以不能1條藥膏擦全身。


最後,柯適中醫師提醒民眾,天氣炎熱要注意防曬、保溼及保持涼爽,皮膚癢發作的時候,可在患部用冷毛巾冷敷降溫使症狀緩解,治癒後可視氣候或個人膚質,使用無香精的乳液、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平時做好自我保護,預防惱人的皮膚疾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德國BNT新冠疫苗可望搶先全球 東洋取得台灣代理權
▸上班族壓力大憋出病 從日劇《半澤直樹》找到正能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20幾年前,一名父親帶著1歲多的小朋友來找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吳俊明看診,劈頭就說「小孩的症狀和媽媽很像」。經醫師詢問後發現,媽媽竟是全台因肺高壓接受肺臟移植的首例,他才驚覺原發性肺高壓會遺傳。憶及這個深刻回憶,吳俊明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也容易併發續發性的肺動脈高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全球藥物有幾十兆市場,以台灣製藥實力,外銷從百億進步數倍都不為過。」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談到台灣製藥願景時如此表示,台灣近年成為兩大國際權威製藥組織PIC/S和ICH會員國,製藥品質與全球標準一致,外銷至美、日等七十餘國;她並透露,台灣製藥將組成國家隊,目標是將各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男大生上學時,頻繁拉肚子,起初不以為意,後來竟嚴重到食不下嚥、癱軟臥床、無法上學,體重爆瘦成48公斤,後來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竟尿出菜渣,家人才驚覺不對勁,四處求醫,最後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幸好男大生後來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加上使用生物製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人都想要一口潔白無瑕的牙齒,隨時展現自信笑容,牙齒美白為此應運而生。衛福部金門醫院牙科醫師吳彣彧指出,牙齒美白療程,顧名思義是使用藥劑將牙齒美白,使牙齒恢復原本的亮白,甚至更加白皙,讓患者擁有亮麗笑容,並建議可先進行診間美白後,再以居家美白做為日常保養。常聽到的美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