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再用檳榔提神! 罹癌風險恐大增

別再用檳榔提神! 罹癌風險恐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世界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嚼食檳榔,主要集中在東南亞。檳榔在東南亞民俗傳統上,是代表友好的禮物,也是嫁娶時的常備禮品。而在台灣,很多人吃檳榔是為了提神,其實都只是短暫興奮效果。王聿農醫師表示,檳榔內含天然生物鹼,容易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而檳榔的紅灰及白灰成分,也會使得人的心跳加速,形成暫時的亢奮效果,長期食用會破壞正常代謝機制,更容易增加罹癌風險。

嚼食檳榔30年 壯年男罹患口腔癌

五十歲陳先生嚼食檳榔已有三十年歷史,年初因為吞嚥困難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口咽癌,並轉移到淋巴腺,最大的淋巴結接近九公分。放射腫瘤科王聿農醫師為陳先生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陳先生也戒除嚼食檳榔的壞習慣,歷經數個月,如今腫瘤已經縮小到在影像檢查上看不到的狀態,解除口腔傷害更嚴重的危機。

王聿農醫師提到,檳榔屬於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已有充分證據顯示,嚼食檳榔容易引發口腔內膜纖維化,以及增加口腔癌、咽喉癌及食道癌的發生率;對於已有肝病、神經病變或氣喘的患者,更是容易造成病況的惡化;懷孕的婦女嚼食檳榔,將對胎兒造成傷害,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不足;除此之外,檳榔和糖尿病、中風、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都有關聯。

聽從專業意見 個人化癌症治療

頭頸部的癌症很多都和菸、酒、檳榔的長期使用有關,王聿農醫師表示,雖然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能控制住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但頭頸部的放射治療很難避免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像是口腔黏膜炎、咽喉炎和照射部位的皮膚炎等。

癌症治療演變至今,越來越朝個人化的方向發展。單以放射治療來說,不同的癌症,不同的期別,會以不同的照射範圍和劑量來治療,以求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的目標。王聿農醫師提醒,千萬不可盲目聽信偏方,應諮詢各專科醫師意見,蒐集最正確資訊,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早期診斷治療 免費口腔健檢

為了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國民健康署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對象為三十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以及十八歲以上至未滿三十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

王聿農醫師提醒,要斷除吸菸、酗酒、嚼檳榔等惡習,養成多吃蔬果、正常作息的好習慣。若嚼食檳榔已成癮,可以尋求醫療機構舉辦的戒檳榔班,或是身心醫學科專業醫師的協助,帶您遠離惡習,找回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炎炎夏日到來,溼熱天氣預告即將進入腸病毒感染高峰,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重症已有十二例。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禹銘提醒,四到九月是流行期,六、七月則是高峰期,家長應特別注意五歲以下幼童,因為年紀愈小,保護力愈低,容易發生重症,一旦幼兒出現嗜睡等重症可能前兆,應儘速帶到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迎接端午節到來,少不了得吃粽子,但要注意,若不小心過量,恐造成身體負擔;彰基護理部督導長黃素猜指出,市面上粽子多為高脂肪、高鈉、高膽固醇,且一顆熱量就高達500大卡,加上主要成分糯米較難消化且易脹氣,尤其對於高齡長者、三高患者等,恐較難以安心食用。粽情飄香慶端陽 助長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30餘歲的男性業務員,因工作壓力大,平均一天抽1包半至2包菸。近幾個月發現咳嗽遲遲無法痊癒,竟被診斷「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肺鱗癌)。因受不了一線化療副作用,所以選擇二線自費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但經濟負擔大。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肺鱗癌好發抽菸男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常常為了該怎麼服藥而困擾嗎?甚至有時忘記吃藥而緊張半天,其實只要懂得掌握正確服藥的撇步,就能充分發揮藥品預期療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黎嘉欣指出,像是藥袋上若沒有寫服藥時間,只記載「每日一次」,就代表不管飯前或飯後皆可服用,但要注意,應每天固定時間服用較佳。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