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把「勞動」當成「運動」 小心肩頸酸痛

別把「勞動」當成「運動」 小心肩頸酸痛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總以為上班的「勞動」,就已達到維持身體健康的活動量了,但其實不然,時常維持同一姿勢或是反覆進行相同動作,很容易造成身體在生物力學上的不平衡,長時間下來會開始出現肩頸僵硬、全身酸痛的問題。

長期工作姿勢不當、重訓課表不平衡 都會肩頸酸痛

根據統計,近六成的國人都曾有肩頸痠痛的困擾,近期更因為新冠肺炎的緣故,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的機會增加,但多數人家中並沒有辦公桌椅,時常坐在沙發或趴在床上辦公的情況下,出現肩頸酸痛問題的比例大增。此外,不合適的重訓規劃,像是過度鍛鍊胸部肌肉,造成上半身前後相對應的肌肉不平衡,一強一弱的肌群在頸背部形成一交叉,稱為「上交叉綜合症」,一般是上斜方肌或胸大胸小肌過於緊繃,而中下斜方肌與菱形肌較為無力,容易造成頸椎弧度減少、駝背、肩胛骨聳起等一系列的變化,甚至導致頸肩部肌肉緊繃、頭痛頭暈、手臂麻木、胸悶心慌等症狀,長期忽視更可能讓椎間盤突出而壓迫神經,導致手腳麻木無力的問題。

中醫「針撥」配合肌肉伸展 順暢整體動力鏈

中醫的治療可用「針撥」處理,使用刃口直徑約0.4mm的扁針,對攣縮僵硬的軟組織做壓力的釋放,並配合肌肉的伸展以恢復身體動態平衡。就解剖學與生物力學的觀點來看,全身從頭到腳透過筋膜連接形成「動力鏈」,同時牽動肌肉與骨骼,維持各種姿勢的活動。若因肌肉疲勞或姿勢不良而使筋膜緊繃時,如同軌道上有障礙物一般,就會造成動力鏈上的力量傳導不順暢,除了容易感覺全身酸痛,也會因為肌肉無法有效緩衝力量而經常受傷。臨床治療上,不能單單只是「頭痛醫頭」而已,而是需把整體動力鏈恢復順暢,酸痛問題跟著迎刃而解。

別把「勞動」當成「運動」 切記3件事

切記別把「勞動」當成「運動」,下班後仍要維持拉筋伸展、規律運動的習慣,避免因身體肌肉失衡而產生疼痛甚至影響生活品質。提醒三件事:

1. 坐姿保持端正,不聳肩,不翹腳

2. 繞肩運動:使肩膀往上往後緩慢旋轉,舒緩肩頸肌群

3. 抱膝運動:以雙手抱膝拉向胸部,放鬆下背肌群

(文章授權提供/楊宗翰中醫師)

醫師簡介

楊宗翰中醫師

藥師/健身教練 /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針撥治療/皮膚疾患/睡眠障礙/中醫美容/婦科調理/減重長高/感冒過敏/胃酸逆流

別把「勞動」當成「運動」 小心肩頸酸痛

【延伸閱讀】

老年人骨鬆經不起跌倒 專家傳授保密防跌秘訣

生完小孩一咳就漏尿 私密處雷射改善 護墊從此掰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4歲的陳先生,罹患乾癬長達27年,他曾尋遍多家皮膚科,試過塗抹辣椒偏方,痛到苦不堪言,仍不見成效;最後,他回到醫院求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經過注射一劑,15天內病況大幅改善,持續治療、改善作息,至今乾癬未再復發。乾癬用偏方 花錢又受罪從事木工裝潢的陳先生回憶,乾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癌症已連續3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癌症治療後該怎麼吃?常常令癌友及家屬相當困擾。營養師建議,癌症病人於治療結束後,即恢復均衡飲食,以選擇天然食物為主,且配合規律運動,以免進食過多,造成體重過重,才能常保身體健康。癌友聰明吃&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多活動、助控糖!全台約有百萬名女性罹患糖尿病,更是連續6年高居女性十大死因第3位,約有近5000名女性死於糖尿病。國健署呼籲,糖友透過身體活動將糖化血色素控制7以下,能夠有效減低糖尿病合併症發生、降低死亡率。全球2億名女性罹患糖尿病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天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日,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藝術家眼球先生,首創獨一無二「斑馬藝陣」,以創新的醫療衛教方式,將癌症宣導藝術化、趣味化、生活化。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斑馬紋絲帶為防治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徽章標誌,以「斑馬非馬」暗喻,提醒民眾認識10大警訊。神經內分泌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