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讓疾病勒索你! 補充維生素D3遠比想像更重要

別讓疾病勒索你! 補充維生素D3遠比想像更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現代人生活繁忙、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習慣改變,使得身體容易缺乏維生素,不只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就連銀髮族、小孩、素食者都習慣購買營養補充品,以補足身體所需營養。而市售維他命產品千百種,因功效不同而各有擁護者,但你知道其實補充維生素D3,是預防疾病找上門的重要關鍵嗎?

缺乏維他命D3 疾病發生率恐增加

王鈺翔營養師表示,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是D2與D3,因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鞏固骨骼及牙齒正常發育,促進骨鈣釋放,幫助血鈣穩定,以及維持神經與肌肉功能,因此它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因子。目前也有愈來愈多研究證實,維生素D3濃度缺乏或不足,可能與ㄧ些疾病的發生有關,包括癌症、心血管系統、腸胃道疾病、呼吸系統、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疾病等。

缺乏陽光維他命? 這些來源也能幫你補足

王鈺翔營養師指出,日常生活中可透過動物性來源取得維生素D3,如牛肉、牡蠣、蛋黃、乳製品,或者鮪魚、沙丁魚、鮭魚等;而素食者則可以藉由植物性來源,如香菇、蘑菇、苜蓿芽、豆漿或者燕麥等攝取維生素D2,但因維生素D3的生物利用率較高,因此建議以補充維生素D3較佳。

王鈺翔營養師也提到,現在市售有很多維生素D3的補充品,若是用綿羊毛上的油脂作為原料,且溶於植物油中的話,就算是素食者也可以選擇當作補充維生素D3的來源之ㄧ。

日曬不足、飲食習慣、肝腎疾病易使維生素D攝取不足

王鈺翔營養師說,雖然ㄧ般可由自然界中的陽光照射或飲食獲取維生素D,但因現代人工作繁忙、早出晚歸、空汙問題嚴重,加上飲食習慣不正常,這些對維生素D的攝取是件相當不易的事;此外,肝臟、腎臟功能較差者,其對維生素D的轉化較差,大幅減少獲取維生素D的機會,此時就會建議透過營養補充品來補足身體不足的營養。

活性維生素D3恐增加高血鈣風險 

王鈺翔營養師強調,人體具有合成維生素D3的功能,當攝取到維生素D時,會經肝臟和腎臟轉化,在進入腎臟前屬非活性維生素D3,其會透過肝臟、腎臟兩者代謝;當進入腎臟後,則會轉換成活性維生素D3,接著進入血液中活化其他身體組織,幫助身體運轉。因此,在補充維生素D3上,建議以非活性維生素D3為主,因若活性維生素D3補充過量則容易增加高血鈣的發生率,對於血管或血鈣恆定都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劑量單位分活性、非活性 每日維他命D補充有上限

王鈺翔營養師說明,普遍非活性維生素D3產品都是使用國際單位IU,而活性維生素D3則是用微克來表示,因此從了解產品的劑量單位,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補充品。 此外,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佈的國人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DRIs)表示,1歲以下的嬰幼兒及50歲以上的年長者,每日建議攝取量是400IU,1-50歲者為200IU;孕期及哺乳期的婦女則為400IU。每日上限攝取量(UL)則建議1歲以下的嬰幼兒為1000 IU;1歲以上族群、懷孕哺乳期婦女為2000 IU。若要補充維生素D,台灣衛福部在膠囊狀、錠狀補充品上,也都有標示每日食用限量,其維生素D總含量不得高於800 IU;其他一般食品及嬰兒食品,在每日食用量或每300g食品中,其維生素D之總含量不得高於600 IU。只要是適當補充,都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反而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認明安全標誌  補充營養更有保障

王鈺翔營養師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營養補充品時,應購買有「GMP」、「cGMP」 認證的商品,切勿購買來路不明或沒有安全認證的產品,其不僅對提升體內維生素D3濃度幫助不大,嚴重者還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潛在性危害;建議民眾應到實體店面,如藥局、診所、醫療院所等,透過專業醫藥人員評估後購買,使用起來才可以更加安心,且讓體內維生素D濃度達到理想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時報出版、shutterstock 咳咳咳!不小心感冒後,如果沒有控制好,咳嗽的症狀往往是拖最久的,常常一咳就是好幾個月,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如果剛好遇到季節交替之時,痊癒的速度又會變慢,讓人身心俱疲。 食療達人歐陽英量身打造2款治咳嗽的配方,跟著做,讓咳嗽遠離,不再做個「酷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臉上為何總是會長痘子呢?有不少三、四十歲的女性會對於已過了青春期,卻仍然在臉上長滿了痘子而困擾不已,不但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其原因為何;其實,這種所謂的成人痘,也是有其成因,而且可以獲得治療,並且也能在做好預防措施之下,避免成人痘上身。 角質增生、細菌感染、皮膚發炎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在科學界、醫學界,獲得諾貝爾獎是最大肯定。不過《美國醫學會期刊》刊載一篇有趣研究顯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年齡越來越年長,女性得獎者比例也越來越高。 諾貝爾得獎者 以歐美人士居多 研究人員將時間分成1950年至1982年、1983年至2015年兩段時間,分析這兩段時間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3C產品用得兇,早上一睜眼,就先看手機,上班去搭車,眼睛也是盯著手機不放,上班就更不用說,兩眼就直盯著電腦;下班後也沒讓眼睛休息,不是上網,就是看電視,或是繼續滑手機,眼睛被操得霧茫茫。對於眼睛會出現霧茫茫的情形,中醫認為,和氣血不通暢有關! 上焦氣血不順暢 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