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輕忽行為異常徵狀 認識年輕型失智症 社會建立正確面對心態  

別輕忽行為異常徵狀 認識年輕型失智症 社會建立正確面對心態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全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近年來確診年齡在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者」開始受到關注,這些人正值中壯年,卻開始出現個性及行為上的明顯轉變,一旦家人沒有發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可能要花好幾年才會確診失智,對病人及家屬來說都是衝擊與煎熬。近年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積極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加強民眾對失智症的正確認識與預防,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年輕型失智症,給予應有的尊重與協助。

照顧失智丈夫4年的郭秀麗說,回想先生出現失智徵狀時,其實還不到50歲,過去節儉、愛乾淨、喜歡說笑話的丈夫,開始失去這些樣貌,變成了鬱鬱寡歡、害怕社交、焦躁不安的樣子,甚至還會隨地亂丟垃圾,行為模式整個大翻轉。

之後近2年,郭秀麗帶著先生在各個醫院的精神科與神經內科間奔走,醫生都判斷為躁鬱症,服用藥物之後發現精神狀況越來越差,甚至原本已經戒菸多年,卻又開始抽起菸來,最誇張時一天會抽掉3包菸,即使家人阻止,先生還是有辦法買到香菸躲起來抽,直到有一天在陽台發現有個罐子竟然塞滿煙屁股,才知道問題嚴重。

之後確診為相對少見的額顳葉失智症。郭秀麗為讓先生延緩失智症退化,會主動帶先生去上社區失智者團體之運動、認知等課程,就連不喜歡打牌的她,甚至為了與先生有更多互動,在最短時間裡學會麻將。

別輕忽行為異常徵狀 認識年輕型失智症 社會建立正確面對心態  

另一案例為照顧失智妻子超過9年的林繼嚴則是分享,當初是就讀高中的女兒發現媽媽變得不太對勁,除了一直買重複的食物或物品,到了晚上也不敢出門。「以前她會參加社區的跳舞、插花、中國結、書法等課程,還擔任社區的財務委員」,原本活躍在社區裡的林太太,變成入夜之後連門都不願踏出。

林繼嚴帶著太太到榮總檢查,確診是失智症,那年她才54歲。林繼嚴不敢相信,又找了熟識的醫師,再花4個月檢查,確認是當時所稱的老年癡呆症。接下來,林繼嚴帶著太太看遍中醫、針灸、命理師、宮廟求助乩童,還相信風水之說搬了家。將近3年時間,林繼嚴瘦了10公斤,一直到對失智症有更多認識,逐步建立面對與處理的方法,生活才開始穩定下來。

在妻子生病前,林繼嚴與家人每年都會安排出國旅遊,曾去過印度、南非、法國、土耳其等國家,林繼嚴觀察病患只要出示醫師證明,在國外都能獲得理解與幫助。但是反觀台灣,對於輕度或中度前輕型失智症患者的認識還是不夠,經常要面對外界異樣眼光,最常見的狀況是搭公車感應卡片時,司機會誤以為濫用愛心悠遊卡,因為從外表看來完全沒有異常。

對於年輕型失智症家庭,失智者家屬建議要盡量維持失智者的身體活力,想辦法不要進入坐輪椅或臥床的狀態,才不會導致病情快速惡化;家屬本身也需要建立正確心態,積極尋求政府或民間單位協助,千萬不要退縮,盡可能地讓身邊的人了解失智症,才能建立健康的照護環境。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發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宜早期就醫診斷及治療,有任何失智症相關問題可於上班日早上九點至晚上九點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 474 580(失智時 我幫您)。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讓失智者友善返家 「看問留撥」四步驟 你也是失智友善天使

變天了!天冷失智者調適易失常 出門防走失得做妥3大準備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平常明明沒有不舒服的症狀,2歲的胡小弟(化名)卻在一次看診中,被醫師聽到心臟有心雜音,進一步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竟有開放性動脈導管,醫師提醒家長,若是在日常中發現孩子出現呼吸喘、心跳快、餵食困難等症狀,就醫時可告知兒科醫師,由醫師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即早治療。 收治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程子奕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0日累計公布14707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3580人解除隔離,解隔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有腸胃問題的不在少數,不少人也習慣服用益生菌來改善,但門診就有一名32歲的男性上班族,雖然相當注意飲食,也固定吃益生菌,卻始終擺脫不了脹氣的困擾,每次用完餐不到1、2個小時,就會嚴重脹氣,甚至需要催吐,最後就醫仔細檢查才發現是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即使不是壞菌,也...

閱讀詳情 »

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8月24日起將放寬部分防疫規定,像是同住親友聚餐不受限使用隔板、梅花座及專人分菜。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這在執行上會有困難,另外,他也提出讓餐廳用「是否打疫苗」來做區隔的政策,「至少讓餐廳經營者可以先進行處理,不過健康通行證、疫苗護照還是要推行。」陳時中今日表示,餐飲管理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