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剖腹產腹腔沾黏風險高 術中選對輔助醫材可提早預防

剖腹產腹腔沾黏風險高 術中選對輔助醫材可提早預防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國內自然產率約64%、剖腹產率約36%,雖然婦產科醫師通常會鼓勵自然產,但有些產婦在醫師基於生產安全考量或有時間安排的計畫下,最後選擇剖腹產。宥宥婦幼中心呂泓逸醫師表示,生產時若寶寶胎位不正、胎盤早剝、寶寶過大或過小、胎兒窘迫等,或是過去子宮曾接受過手術,如子宮肌瘤摘除手術,都是常見的剖腹產原因。


呂泓逸醫師補充,也有產婦明明選擇自然產,最後卻因為骨盆腔過小、待產時陣痛過久導致無力,發生產程遲滯現象,最後必須吃「全餐」,在歷經自然產陣痛的煎熬後,仍要挨上一刀剖腹,才能順利產下寶寶,這也是原本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最擔心的狀況。  


自然產或剖腹產各有優缺點,自然產必須忍受陣痛等煎熬;剖腹產雖然生產當下沒有疼痛感,但比起自然產,失血量較多、術後併發症也較高,更須留意術後傷口疼痛與照護,尤其術後腹腔內沾黏的預防是近幾年頗受關注的議題。呂泓逸醫師指出,研究顯示,曾接受過腹腔鏡手術的病患,約9成術後會有沾黏狀況,多數可能無症狀,但少數卻必須忍受慢性疼痛、腸道阻塞等困擾,甚至造成女性不孕症,不容忽視。


呂泓逸醫師認為,臨床上進行腹腔手術預防沾黏,執刀醫師必需有熟練的手術技巧,以及在術中確實執行清潔、並細心處理傷口,但這不可預期。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有研發能於手術過程中輔助防沾黏的醫材可供選擇,主要分別為玻尿酸凝膠和玻尿酸貼片2種,玻尿酸凝膠主要以覆蓋腹腔傷口表面,隔絕傷口,但吸收時間較快,不易穩固附著於傷口表面;而玻尿酸貼片則適合開放性手術,具有不易滑動、脫落的優點,尤其適合剖腹產的平整傷口,為避免手術沾黏的後遺症,產婦們普遍接受度都很高。


1位32歲的準媽咪,因患有多重性子宮肌瘤,靠近子宮頸處正好有1顆5公分大小的肌瘤,擔心產道阻塞,必須選擇剖腹產方式,也因為剖腹產時有採取預防沾黏的醫材處置,因此生產完後半年內子宮能快速恢復正常大小,無沾黏狀況發生。呂泓逸醫師提到,患者在進行肌瘤切除手術後,不到1年間,又順利懷上第2胎。台灣醫療環境已相當進步,現在生小孩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比過去安全很多,除特殊情況外,準媽咪可以先和婦產科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及醫材。


呂泓逸醫師提醒產婦應多加注意包括剖腹產中可能的併發症如沾黏、減少出血及舒緩疼痛等或術後減少感染或血栓形成等,近來婦產科醫學界也鼓勵產婦產後半天至1天內多下床走動,或可使用彈性襪或彈性繃帶輔助,來預防產後致死率較高的血栓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陳時中坦言部桃院內感染 是疫情以來目前最大挑戰!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會爬山時走沒3階就喘不停、咳嗽不止嗎?當心恐是肺阻塞纏身,致死風險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余忠仁理事長指出,肺阻塞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係因「喘、咳、痰」的初期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加上篩檢評估方式較複雜,導致多數民眾輕忽問題。喘咳痰為肺阻塞主要症狀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不健康空氣又來了!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站預報,受東北季風增強挾帶境外污染影響,雲嘉南局部地區及花東部分地區有揚塵發生。雲嘉南空氣為紅色警示,其他為橘色提醒至普通等級,指標污染物為細懸浮微粒,民眾外出時,應特別留意。3策略自我保護 抵抗空氣紅色警戒國民健康署也針對空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身的發生率是六分之ㄧ。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共奪走11,846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統計結果顯示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之民眾,且男性多於女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2歲的阿香是思覺失調症病友,2年前開始聽見男人的聲音在耳邊和她說話,告訴她先生可能有外遇,或要她離家出走,讓她不僅作息混亂,離家出走還動用警察護送回家。阿香一開始確診後,因吃的藥越來越多,服藥後又易昏睡,她自認病情好轉即瞞著家人自行停藥,導致疾病復發後多度又被送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