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剖腹產腹腔沾黏風險高 術中選對輔助醫材可提早預防

剖腹產腹腔沾黏風險高 術中選對輔助醫材可提早預防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國內自然產率約64%、剖腹產率約36%,雖然婦產科醫師通常會鼓勵自然產,但有些產婦在醫師基於生產安全考量或有時間安排的計畫下,最後選擇剖腹產。宥宥婦幼中心呂泓逸醫師表示,生產時若寶寶胎位不正、胎盤早剝、寶寶過大或過小、胎兒窘迫等,或是過去子宮曾接受過手術,如子宮肌瘤摘除手術,都是常見的剖腹產原因。


呂泓逸醫師補充,也有產婦明明選擇自然產,最後卻因為骨盆腔過小、待產時陣痛過久導致無力,發生產程遲滯現象,最後必須吃「全餐」,在歷經自然產陣痛的煎熬後,仍要挨上一刀剖腹,才能順利產下寶寶,這也是原本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最擔心的狀況。  


自然產或剖腹產各有優缺點,自然產必須忍受陣痛等煎熬;剖腹產雖然生產當下沒有疼痛感,但比起自然產,失血量較多、術後併發症也較高,更須留意術後傷口疼痛與照護,尤其術後腹腔內沾黏的預防是近幾年頗受關注的議題。呂泓逸醫師指出,研究顯示,曾接受過腹腔鏡手術的病患,約9成術後會有沾黏狀況,多數可能無症狀,但少數卻必須忍受慢性疼痛、腸道阻塞等困擾,甚至造成女性不孕症,不容忽視。


呂泓逸醫師認為,臨床上進行腹腔手術預防沾黏,執刀醫師必需有熟練的手術技巧,以及在術中確實執行清潔、並細心處理傷口,但這不可預期。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有研發能於手術過程中輔助防沾黏的醫材可供選擇,主要分別為玻尿酸凝膠和玻尿酸貼片2種,玻尿酸凝膠主要以覆蓋腹腔傷口表面,隔絕傷口,但吸收時間較快,不易穩固附著於傷口表面;而玻尿酸貼片則適合開放性手術,具有不易滑動、脫落的優點,尤其適合剖腹產的平整傷口,為避免手術沾黏的後遺症,產婦們普遍接受度都很高。


1位32歲的準媽咪,因患有多重性子宮肌瘤,靠近子宮頸處正好有1顆5公分大小的肌瘤,擔心產道阻塞,必須選擇剖腹產方式,也因為剖腹產時有採取預防沾黏的醫材處置,因此生產完後半年內子宮能快速恢復正常大小,無沾黏狀況發生。呂泓逸醫師提到,患者在進行肌瘤切除手術後,不到1年間,又順利懷上第2胎。台灣醫療環境已相當進步,現在生小孩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比過去安全很多,除特殊情況外,準媽咪可以先和婦產科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及醫材。


呂泓逸醫師提醒產婦應多加注意包括剖腹產中可能的併發症如沾黏、減少出血及舒緩疼痛等或術後減少感染或血栓形成等,近來婦產科醫學界也鼓勵產婦產後半天至1天內多下床走動,或可使用彈性襪或彈性繃帶輔助,來預防產後致死率較高的血栓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陳時中坦言部桃院內感染 是疫情以來目前最大挑戰!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筋膜遍布全身,但過去多以組織整體來看待,其實近年來逐漸成為流行顯學,在《給瑜珈.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一書中,就帶入「人」的整體觀點,包含意識、情緒、心靈、神經系統及社會互動等面向,也與瑜伽精神不謀而合,作者瓊安.艾維森在書中就舉例,呼吸不僅僅是呼吸,而是能帶給生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五歲半的小晴,由媽媽拿著幼稚園發的視力不良通知單至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林昕穎門診就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雙眼散光分別為200及250度,且矯正視力均為0.6,建議小晴開始配戴眼鏡矯正,並配合弱視訓練,目前矯正視力可達0.9。出現弱視三原因 視力不佳就應看診奇美醫學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武術選手身體長期的反覆過度使用,接近賽事時,因需提升練習強度,造成慢性疼痛、酸痛或疲勞,更有選手因運動傷害影響賽事表現或中斷運動生涯。對此,中華民國武術總會楊美蓉理事長與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簽訂合「特約醫療合約書」,希望可以一起照顧所有武術選手,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繼續為國爭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藥物瑞德西韋,獲台灣有條件許可證!今(30)日台灣沒有新確診新冠個案,本土個案連續48天沒有新增個案,為防範未然,衛福部食藥署僅5天就發出有條件許可證,預計7月能拿到1千人次藥物,藥廠必須在台灣執行使用病患監測,未來有新臨床實驗結果也必須送到食藥署審查。 衛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