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剛果爆伊波拉疫情 旅遊警示升2級

剛果爆伊波拉疫情 旅遊警示升2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期要前往剛果的朋友要注意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再現伊波拉疫情,疾病管制署已宣布,即日起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尤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評估,雖剛果疫情侷限於偏遠地區,但基於傳染病特性、缺乏流行病學及人口資訊等因素,因此無法估計疫情嚴重程度,研判當地國內傳播風險相當高。

剛果伊波拉疫情累計39例 120例不明原因死亡調查中

剛果民主共和國疫情,發生於西北部赤道省一處鄰近比科羅的偏遠地區,自4月4日至5月13日共累計39例,包括包括2例確診、25例極可能、12例疑似病例;其中19人死亡,含3名醫護人員:疾管署表示,另外在該國東北部伊圖里省3、4月間,出現120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目前仍在調查中。

感染伊波拉病毒 死亡率達九成

伊波拉病毒會透過感染的猴、猿、蝙蝠等野生動物傳染給人,或藉由人類直接接觸患者、屍體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造成感染;疾管署指出,潛伏期約2至21天,潛伏期間不具傳染力,直到患者出現症狀才具傳染力,初期症狀包括突然高燒、嚴重倦怠、肌肉、頭痛等,接著會演變成嘔吐、腹瀉、腹痛等現象,嚴重時恐伴隨肝臟受損、腎衰竭或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達九成。

返國21天內出現症狀 應立即通報

針對伊波拉病毒,目前僅有實驗性疫苗尚待大規模使用確效,加上此次疫情發生在剛果河附近,連結剛果共和國及中非共和國兩國首都,WHO評估區域傳播風險為中等;疾管署呼籲,雖疫情發生地較偏遠,對國人威脅性低,但仍提醒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除了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也不要赴當地醫院探視或接觸病人,做好個人衛生習慣,返國21天內出現疑似症狀,應盡快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0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50歲徐阿姨在公司總以笑臉迎人,但不久前母親罹癌,加上兒子出國學費高,導致一時壓力過大,讓她經常莫名感到胸悶、心悸,也因精神狀況差,開始在辦公室對人頤指氣使,遭到同事私下暗封「鬼見愁」,經輾轉就醫確診為更年期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給予補充女性荷爾蒙1周後,徐阿姨又漸漸恢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亢進、低下)、甲狀腺炎、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而依照國健署公布的十大癌症統計,甲狀腺癌發生率已躍升至第7位(女性第4位)。醫師提醒,並非腫瘤才需要治療,常見的甲狀腺功能異常也可能造成脖子腫大,除了影響美觀,也可能導致呼吸、吞嚥...

閱讀詳情 »

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常保腸道的健康,但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分析百名上班族的飲食後發現,僅2%的人每日有吃足衛福部建議25~35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平均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1/6! 張宜臻營養師指出許多人以為只要有吃到蔬菜,就有足夠的纖維質,實際上並非所有蔬果的纖維含量都是高的,如果要達到25~35克的纖維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