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剩食變勝食! 校園社區齊提倡「惜食」觀念

剩食變勝食! 校園社區齊提倡「惜食」觀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世界糧食問題難以解決,相較於糧食不足的資源弱勢地區,台灣有豐富的資源,但卻產生「剩食過多」情形;其中「學校營養午餐」的剩食量極高,不但有過度浪費情形,也反映出學童可能有偏食或缺乏正確均衡飲食習慣等問題。對此,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合作,設計系列活動修正學童飲食習慣,並教導「惜食」觀念。

「向剩食及廚餘說bye bye」 三不健康飲食型態

據統計,臺北市公私立學校每日供應約 7 萬份午餐,廚餘量一天約 2 至 3 公噸,數量龐大。透過調查學童剩食情形的原因以及種類,發覺多數學童可能因為偏食或沒有均衡飲食習慣等問題。為了落實營養教育並給予輔導,讓學童擁有正確飲食習慣。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景美國小合作,結合營養師推出「向剩食及廚餘說bye bye」方案,讓學童養成「吃正餐、不偏食、不過食」的三不健康飲食型態,增加學童蔬果攝取、減少零食購買,促進學童均衡健康飲食並理解珍惜食物的美德,有效降低校園午餐剩食及廚餘問題。

結合社區合作 有效減少食物浪費
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魏炆莉說明,透過系列活動方案,以競賽方式激發學童榮譽感並運用同儕合作力量,讓學童親身參與,塑造校園珍惜食物不浪費風氣。同時結合社區團體一起合作,建置「珍食分享再利用」機制,將各校準備好的備份午餐及水果分享至鄰里辦公處,成功減少校園備份午餐剩食問題,更邀請社區一起落實惜食精神。活動前每日廚餘量平均為 44.2 公斤,目前已經成功減少到 33.1 公斤,效果顯著。 

吃的健康懂得珍惜 建立學童正確觀念

除了解決剩食問題,景美國小營養師王子綾也規畫「午餐配膳小天使」訓練課程,教育全校營養午餐正確攝取量,秉持「321原則」,3 份全穀雜糧類、2 份蔬菜類以及 1 份豆魚蛋肉類,加上「健康飲食-均衡營養」的知能測驗活動,調整學童的飲食習慣,不僅讓學童建立健康飲食概念,也讓孩子們懂得珍惜、分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社會上有越來越多「偽單親媽媽」出現,平時老公可能在外地工作,久久才回家一次;或是長期在加班,這段時間只有媽媽獨力拉拔孩子,便成了所謂的「假性單親」。這些媽媽長久下來承受的壓力無人可知,甚至日前還有工程師太太因此弒子後自殺;醫師表示,學習紓壓,勿將全部時間被孩子綁死,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抽菸百害而無一利!但是有許多老菸槍在戒菸時,往往會有尼古丁戒斷症候群,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以致經常會功虧一簣。其實,中醫也可藉由耳穴針灸來戒菸,由於可以減緩尼古丁戒斷症候群,目前還滿流行。 戒菸常會出現尼古丁戒斷症候群 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戒菸者出現尼古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6歲老翁,植入心跳節律器長達12年,但近來因電極心臟的導線損壞,導致出現心跳過慢現象,引起頭暈、呼吸喘以及肺積水等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指出,透過準分子雷射心臟電極導線移除器輔助,已成功將被導線沾黏的心臟和血管組織燒灼分離,患者術後恢復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男子出國潛水割傷腳踝,返國就醫時,傷口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險些截肢。若拖延會變成筋膜炎,再嚴重是骨髓炎或關節炎。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瑞興主任提醒,國外旅遊應注意身體情況,也要預想就醫管道,避免危險。 返台後立即就醫 31歲劉先生到泰國潛水,右腳踝意外被礁石割傷,抵達澳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