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作變慢別只聯想到年紀大! 當心是「巴金森氏症」作祟

動作變慢別只聯想到年紀大! 當心是「巴金森氏症」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動作變緩慢不一定是自然的老化過程,要小心可能是巴金森氏症!一名60歲的張姓男子,身體漸漸僵硬,走路步伐變慢,自己不太明顯感受不適,家人也想說應該是正常衰老現象而未多加留意,直至近日到醫院回診追蹤慢性疾病時,醫師眼尖觀察到張男的症狀,進一步安排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狀類似退化 出現這些狀況盡早就醫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張嘉為主任指出,巴金森氏症是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退化、不足所導致的疾病,常見的症狀,例如行動遲緩、肌肉關節僵硬等,與老年人退化類似,容易被忽略。

張嘉為主任補充,巴金森氏症在藥物治療後可達到症狀緩解,因此建議50-60歲的民眾,當出現走路、動作等肢體變慢,特別是合併有「撲克臉」(臉部僵硬),手抖腳抖、小碎步等症狀應盡早至醫院就診。

多項檢查診斷 揪出病灶對症下藥

診斷的部分,神經科醫師除了依據病史,也會安排相關的檢查,例如抽血、電腦斷層、多巴胺掃描核子醫學造影等檢查。多巴胺掃描核醫造影檢查是使用Trodat追蹤劑,結合在多巴胺運體上,來偵測腦中多巴胺神經元的數量,以利醫師了解患者多巴胺運體退化的資訊,協助正確診斷與用藥。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可維持生活品質

雖然巴金森氏症是退化性疾病,需要長期與疾病抗戰。不過,張嘉為主任強調,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下,患者的症狀可達到緩解,不僅能維持日常生活甚至可持續工作,因此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運動、遵從醫囑,定期返診追蹤,以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美國FDA核准與諾貝爾獎肯定 首款RNAi藥物為罕病治療現曙光

 罹乾癬仍包緊緊揮汗叫賣 菜販老爸接受新療法化癬為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一起走進艾灸文化 談論艾灸,首先要提的自然是艾灸最基本的原材料――艾葉。 艾葉就是艾草這種植物的葉片。早在先秦時期,艾草就已經是關係民生的重要植物了。《詩經》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中先人們所採的「艾」便是艾草。中國出產艾草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以李時珍的家鄉――湖北薪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65歲王伯伯患有糖尿病與心房顫動,日前凌晨因左半身無力,講話像「含滷蛋」般模糊不清,家人送醫檢查後發現腦部無大血管阻塞,研判是缺血性腦中風,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恢復狀況良好。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是缺血性中風最危險因子之一,務必把握黃金3小時就醫,提高存活康復機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雙手乾癢怎麼辦?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燒讓國人更加注重手部的清潔與衛生,與此同時,相繼有民眾抱怨手部常會莫名地冒出奇癢無比的紅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蔣承臻指出,這很有可能是「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症狀。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好發經常碰水族群蔣承臻表示,手部的「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1歲張奶奶年事高但生活仍能自理,日前不慎跌倒,造成左邊髖部劇痛、無法自行站立,就醫檢查為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需要手術治療,考量奶奶嚴重骨質疏鬆,醫師先以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輔以骨質疏鬆藥物治療,藉此增加骨本,等待股骨順利復原,可望逐步恢復行走,揮別臥床夢魘。老人家最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