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動靜脈廔管用力跳難止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血管狹窄儘速就醫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80歲彭先生接受洗腎治療,近日發現洗腎後止血不易,甚至超過30分鐘都無法止血,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林俊閔醫師以透析儀器檢查,顯示病患靜脈壓力過高,再經過高精度血管攝影發現狹窄病灶,以氣球撐開手術,經過半個小時,原本0.1公分的人工血管,恢復到0.6 公分,回復病患血管通路功能,讓洗腎能夠順利進行。

動靜脈廔管用力跳難止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血管狹窄儘速就醫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

林俊閔醫師表示,台灣有超過九萬人因腎臟衰竭,需要「洗腎」的血液透析治療,一般作在手臂上的動靜脈廔管或是人工血管,提供血液透析的管路,但是有一半以上的洗腎腎友,不知道人工血管長期使用會發現異常功能。因此建議,只要腎友出現三大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 1。洗腎後止血需要時間較長 2。平日觸摸時的強勁血流消失、變成跳動的感覺 3。洗腎過程中,透析儀器常常發出警示,提醒靜脈壓力過高,要儘速就醫。

動靜脈廔管用力跳難止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血管狹窄儘速就醫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看診

林俊閔指出,發生上述狀況,代表人工血管已經變得狹窄,還未形成大問題,讓醫師提早介入治療, 防範於未然。如果沒有緊急就醫,血管阻塞,無法洗腎,必須擴大侵入性治療,除了要移除血栓,還要開傷口,過程更辛苦。

 

動靜脈廔管用力跳難止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血管狹窄儘速就醫
廔管

林俊閔醫師表示,腎友洗腎血管通路,就是腎友的生命線,一定要細心照顧。心臟血管外科除了手術建立、維護洗腎通路,更能為洗腎血管通路提供完整的治療處理方案,完整血管構建和修復。林俊閔提醒腎友,要關心自己的生命線,若發現有三大異常現象,應儘早處理,維護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宅在家,糖尿病患得注意,飲食控制還不夠,不增加運動量,血糖容易失控!門診就有一名50多歲男性,罹患糖尿病約6年多,之前1年間血糖都控制在目標值,沒想到疫情升溫之後,原本空腹血糖80到130 mg/dl、糖化血色素為5到7%的他,最近一次驗血卻發現空腹血糖值一口...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全球積極尋找對抗新冠肺炎之道,加速mRNA疫苗、新型檢測等生物醫學技術發展,細胞治療也高速前進,18個月來全球有77國投入間質幹細胞治療COVID-19臨床研究,臨床試驗案高達348項,因此催生 「細胞治療於疫情/後疫情時代之臨床應用」國際學術論壇,7月21日將於線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效應助攻,讓過去乏人問津的台灣政府公部門APP,屢創下載量、登錄人數新高,從買口罩到查詢快篩結果、預約打疫苗,衛福部健保署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已經於7月13日正式超過600萬人登錄。 事實上,早從去年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健保署的「全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全台新冠疫情三級警戒以來,社區據點、日照中心關閉,長者防疫在家身心健康受影響,引發全台照顧者憂心焦慮,即使據點可望有條件微解封,長者正常群聚短期內依然回不去。還好線上群聚不受限,數百名長輩天天透過各種主題的遠距課程,做到「三動」兼顧:社交互動、肌力運動和動腦,也讓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