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勤搬重物椎間盤突出開刀後隔年復發 這招防沾黏損傷

勤搬重物椎間盤突出開刀後隔年復發 這招防沾黏損傷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40多歲建築工人,因勞力工作無法規律休息,導致罹患腰椎椎間盤突出引發劇烈下背及下肢疼痛,接受顯微腰椎椎間盤摘除手術後恢復良好便再度回到工作岡位。但不到一年,症狀再次復發,經檢查後發現部分椎間盤又再度突出,治療上便必須再次移除椎間盤,並採取後位融合固定手術,並重建腰椎第4、5節及薦椎第1節。所幸初次手術時,在醫師建議下使用防沾黏凝膠,第二次手術時沒有因神經沾黏進而導致神經損傷。病患術後症狀改善效果相當良好,更免於垂足症、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

脊椎退化性疾病 以腰椎為大宗

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鄭宇文指出,人是直立動物,隨著年齡增長,由於承受體重的關係,難免都會有脊椎退化性的疾病,其中又以腰椎為最多,例如:椎間盤突出、甚至破裂,或是黃韌帶肥厚,導致腰椎管腔狹窄,都有可能造成神經主幹或是神經根壓迫,產生麻木、疼痛等不適症狀。另外,意外創傷及車禍事故等,也是國人脊椎損傷的另一大原因。

鄭宇文醫師表示,目前治療脊椎疾病,第一線仍會建議病患先行使用止痛藥物、復健等保守治療;如果效果不甚理想,且檢查發現有合併神經壓迫的情況,或是發生嚴重創傷有癱瘓風險之虞,才會建議病患積極接受脊椎減壓手術治療,但手術仍有一定的風險,開刀前需詳細和病患及家屬解釋目的和過程。執刀的醫師在手術過程必須以非常嚴謹的態度進行治療,以及術後的衛教。

神經沾黏不少見 術後小心引起不適症狀

鄭宇文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不少患者脊椎手術後,不但症狀沒有改善,產生的併發症讓原本症狀更嚴重,因神經暴露失去保護,周圍的肌肉、軟組織產生不正常纖維組織增生,導致神經沾黏、牽扯,引發患處緊繃、脹痛,或是發生走路腳拖地的垂足症等不適症狀。若是疾病復發必須接受第二次手術,嚴重的神經沾黏恐引起術中腦脊髓液漏,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等,增加手術的困難度,病患的治療結果也會大打折扣。

術中防沾黏 減少術後疼痛、免於神經傷害

過去為避免術後神經沾黏,並沒有較合適的方法,只能於術中盡量減少出血,術後大量沖洗清創傷口,避免後續組織發炎反應、降低發生率。隨著現今醫療科技進步,透過防沾黏凝膠覆蓋於神經,形成一層保護膜,除了有效預防神經沾黏的發生,也能減少術後疼痛、避免產生神經壓迫。更重要的是,若是疾病復發或鄰近脊椎發生病變,必須接受二次手術時,醫師不再「敵我不分」,免於傷害神經,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

預防脊椎退化 從年輕時做起

鄭宇文醫師提醒,久坐久站、過度勞力工作引起的身體負擔,都會加快脊椎退化的速度,建議年輕人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提升肌耐力、強化核心肌群,可減少脊椎負擔,而骨鬆高危族群的停經後婦女,應補充高鈣食物,避免骨鬆增加脊椎退化的風險。

【延伸閱讀】

壯年男上肢日夜痛不停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椎間盤突出 下背痛長期無法入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提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層次,食藥署除要求餐飲業者應落實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外,自96年起,並強制要求餐盒食品工廠實施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並於99年針對中央廚房式餐飲業,輔導建立HACCP系統,就業者作業場所動線、區隔設計、GHP相關標準作業程序書暨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過去傳統假牙材質多以金屬支架,且外層燒覆牙齒顏色的陶瓷,但在人工植牙支撐下,當植體直接與骨頭產生連結,缺乏牙周韌帶的緩衝,相對就會承受較大的咬合力,並出現假牙崩裂的情況;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主治醫師簡佳慧指出,為了解決假牙陶瓷崩裂,目前已可利用強化的氧化鋯所做的全瓷式假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癲癇治療一般以藥物為主,大多數病人在藥物控制下,都可以維持不發作;不過,根據統計,大約有33%癲癇病人,即使服用好幾種藥物都無法控制的頑固型癲癇,已可透過手術來治療。醫師強調,治療頑固型癲癇的手術方法很多,而無論用哪種手術方式,在術前有完善的評估,則成效較佳。台北榮總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好轉,也象徵春天即將到來,為了能讓民眾享受美食又能兼顧健康,有醫院特別舉辦素食廚藝班,除了示範春季養生甜品洛神花米糕外,也分享介紹手搖杯熱量與果糖等對身體的負擔,讓更多民眾了解養生的春天食材。(照片來源/取自網路)包括圓糯米、洛神花蜜餞以及砂糖等,就能輕鬆做出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