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包裝食品營養宣稱大鬆綁! 食藥署點頭達一定含量可宣稱功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購買包裝食品時,常見業者大力吹棒自家產品「營養成分有多高」,使用字眼可能遊走於法律邊緣,食藥署今(13)日預告修正「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草案,決定鬆綁部分規定,包括允許業者可以使用「供給」、「含有」特定營養素的宣稱詞句,同時只要含量達到一定標準,也可以宣稱生理功能,像是「維生素A有助維持暗處視覺」等。

食藥署預告修正的「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草案,一口氣鬆綁4大項規定。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第一項就是鬆綁營養宣稱「來源」、「供給」等規定,考量到「來源」、「供給」等通常是事實描述的營養宣稱,所以只要產品確實含有特定的營養素,就放寬可以宣稱標示「供給」、「含」等宣稱詞句,例如每份含蛋白質○公克、本產品含葉黃素等,並應於營養標示內標示其宣稱營養素含量。

第二項則是增列營養素可宣稱生理功能之含量基準。食藥署鬆綁後,只要配合「食品及相關產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不實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規定,特定營養素就要達到一定標準以上,就可宣稱生理功能,但必須符合食藥署要求的例句規定。

李婉媜說,第三項為修訂液體食品的營養宣稱規定,當食品有兩項以上營養宣稱時,要求所宣稱的營養素應以同型態(固體或液體)作為衡量基準;當選擇以液體作為衡量基準時,得選擇100 毫升或100 大卡作為營養宣稱基準,且應註明清楚,例如奶粉產品宣稱低糖高纖維,就該標示:本產品以沖泡後的100毫升糖○公克、100 大卡膳食纖維○公克達宣稱含量。最後則是配合衛福部另行公告的「包裝食用鹽之碘鹽標示規定」刪除含碘鹽宣稱。

食藥署表示,草案將分階段上路,部分規定最快自112年1月1日實施,其餘修正規定則自公告後實施。未依規定標示,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處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標示不實者,處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肉品「打針美容」裝雪花牛、霜降牛 食藥署要管了!明年起強制標示

長期下背痠痛竟藏「癌」訊! 她當肌肉酸痛就醫卻照出多處轉移肺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好發於年輕人,常被誤認為「鬼壓床」。(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一次睡醒後就容易感到無力、肌肉痛,日前甚至一起床就全身癱軟、無法下床,一名30歲女性近來頻頻發生這種狀況,自覺「簡直就跟鬼壓床一樣」嚇得她以為是農曆七月鬼壓床,就...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住院醫師即將於今年9月1日正式納入勞基法,儘管上路在即,但這一項紛擾了10年之久的議題,依舊仍有部分不同聲音,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26)日下午就發出公開信,強調改革沒有終點只有堅定前行。 國內血汗醫院過勞環境備受詬病,多年爭取...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前往新北市中和區執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新增一例本土屈公病!疾管署今(26)日公布這一名居住中和區內南里的60多歲女性確診,該名女子近期未出國,8月22日起因出現發燒、骨頭痛等症狀2度就醫,一開始由醫院通報登革熱送驗,檢驗檢出屈公病陽...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氧氣存在於我們四周,人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但有些人卻讓身體處於「缺氧」狀態而不自知。當身體開始慢性缺氧,疾病也會跟著來!位居十大死因中的心肌梗塞、癌症等疾病都和缺氧有關!從姿勢不良到久坐辦公室吹冷氣,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缺氧。頭暈頭痛、打哈欠及打呼,這些日常中的小症狀就是身體缺氧的訊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