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後腫瘤再生 免疫療法清除癌細胞 

化療後腫瘤再生 免疫療法清除癌細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2歲陳女士,七年前因右中葉的非小細胞肺癌第三期早期接受手術切除,術後不到兩年半,疾病持續進展轉移到縱膈腔及上腹部淋巴腺多處部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吳銘芳表示,陳女經評估接受腫瘤免疫治療,淋巴腺順利縮小許多,三年多來與身上腫瘤和平共處,到目前都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化療後腫瘤再生 可以免疫療法抑制

吳銘芳指出,癌患接受化療或標榜藥物治療後,過一段時間,腫瘤細胞就會對藥物產生抗藥性,促使腫瘤再度生長,導致治療成效有限,這時可透過免疫療法來幫助殺死癌細胞。陳女士,接受手術切除後,輔助化學治療和縱膈腔放射線治療,同年發生肋膜轉移,再度接受肋膜轉移腫瘤的手術切除及化學治療,術後不到兩年半,疾病持續進展轉移到縱膈腔及上腹部淋巴腺多處部位,後來又因淋巴腺轉移,導致難以進食。

癌細胞不斷轉移 免疫療法抑制腫瘤再生   

吳銘芳說,因陳女士肺癌沒有表皮生長激素受體的基因突變,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的染色體錯位,沒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可治療,過去這樣的病患存活期是很難再有三個月;檢測陳女士的腫瘤細胞PD-L1表達為>50%的高表達,透過腫瘤免疫治療,也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經兩個月注射後,淋巴腺順利縮小許多。主要是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阻斷腫瘤,有效抑制免疫系統T淋巴球,喚醒T淋巴細胞,以解決腫瘤再生問題。

免疫治療副作用少 單獨使用優於化療

吳銘芳醫師進一步解釋,目前發表的第二線使用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較於歐洲紫杉醇化學治療於無基因突變,腫瘤PD-L1有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接受腫瘤免疫治療病患存活時間明顯延長而且治療副作用比化學治療少,且在腫瘤PD-L1高表達(>50%)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一線單獨使用甚至優於化療。

吳銘芳提醒,腫瘤免疫治療單獨使用有效的對象約15至20%,有些依賴腫瘤PD-L1檢測結果,如何挑選適合對象仍是重要研究課題;吳銘芳醫師強調,包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泌尿道上皮癌等都能適應於癌症免疫治療藥物,雖副作用比起傳統化療少,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免疫系統對於正常組織的攻擊,引起身體各器官與組織發炎反應,因此若有嚴重症狀出現時,則需立即暫停免疫療法,並透過類固醇甚至免疫抑制劑,直至改善為止。

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阻斷腫瘤,有效抑制免疫系統T淋巴球,喚醒T淋巴細胞,以解決腫瘤再生問題。

【延伸閱讀】

帶狀疱疹「痛不欲生」  老年族群疫苗積極防範

臺灣製藥產值直逼百億 這70多國都用MIT製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如果你的健康檢查出現血尿,可別輕忽!因為血尿的產生,所涉及的器官包括腎臟、輸尿管、尿道、攝護腺、膀胱等泌尿系統,務必是進一步做詳細的檢查。就有一名60歲婦人,因為血尿長達2年,做了好多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輸尿管上皮癌,所幸及早發現,經由切除後,目前已痊癒。2年來檢查結果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帛琉衛生部長羅伯茲(Hon. Emais Roberts),在世界衛生大會力挺台灣,與中國、古巴代表辯論,訪台期間特別到新光醫院參訪,除了探視住院中轉診病患,並肯定醫療團隊外交貢獻與成果。照顧帛琉人民健康 感謝台灣醫療羅伯茲部長指出,新光醫院醫護團隊走入帛琉各角落,建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梅志銓報導) 骨質疏鬆症是隱形殺手,多數人以為補鈣就能預防;事實上,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能夠加強鈣質吸收儲存,讓補鈣事半功倍,同時還可減少許多疾病的發生。 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及健康的重要營養素,也是具有多重生理作用的荷爾蒙。根據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恐造成全身性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仍然有些年輕人因為膝蓋曾經受過傷,以致容易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得要好好保養關節,平常應該要積極運動,維持肌力,也能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傷害。有人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