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當乳房植入物變成可能致癌物… 醫師說清楚隆乳如何自保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當乳房植入物變成了可能致癌物,愛美的你該如何自保?食藥署日前跟進美國FDA的禁令,要求愛力根公司(Allergan)主動回收3款「紋理面乳房植入物」,原因就在於可能有引發淋巴癌的風險,類似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就表示,乳房植入物相關的淋巴瘤發生率極低,請民眾勿驚慌。

因可能與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BIA-ALCL)有關,愛力根旗下的:娜琦麗矽膠乳房植入物(衛署醫器輸字第019946號)、“愛力根”娜綺麗矽膠乳房植入物(衛部醫器輸字第026658號)、”愛力根”娜綺麗音斯蓓拉矽膠乳房植入物(衛部醫器輸字第031266號)全數遭要求全面回收。

其實不只愛力根,食藥署統計,國內相關的「紋理面乳房植入物」還有其他家業者亦輸入使用,許可證另有5張,雖然不必下架回收,但食藥署已要求業者進行安全性監測,每半年提交安全性報告。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國輝指出,乳房植入物相關的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 (BIA-ALCL)是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瘤,目前被發現在義乳周圍的「莢膜」中。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9月,全世界已發現有457件相關案例,記錄植入物類型的有334例,其中310例為「絨毛面」義乳,「光滑面」義乳只占少數。

楊國輝說,BIA-ALCL不是乳腺組織的癌症,發生率極低,僅10萬分之3至4,相較目前台灣乳癌發生率每10萬人口有69.1人,還要少得多,而且根據文獻報告,台灣、東亞及東南亞都尚未有確診案例出現,民眾其實不必過度驚慌。

楊國輝指出,大多數BIA-ALCL患者表現為延遲的血清腫,即隆乳多年後才發生的單側或雙側性莢膜內積水,症狀為乳房逐漸腫大,一經確診,宜安排進行雙側莢膜全切除以及移除植入物,大多數患者可完全治癒其疾病。

至於已經接受隆乳手術,尤其是植入絨毛面義乳的人怎麼辦?需要把義乳取出嗎?楊國輝強調,由於BIA-ALCL的發生率極低,美國FDA也同樣建議,不須預防性地取出義乳,只須定期追蹤,但在手術部位完全癒合後,若乳房出現疼痛、腫塊、腫大或不對稱等相關症狀時,就應儘快尋求醫師評估及診斷。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呼籲,隆乳應慎選醫師,術後患者須定期回診檢查,有相關疑慮時民眾可以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並善用相關資源。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炎炎夏日最受歡迎的水果,馬上讓人想到金黃香甜的芒果,許多人對芒果又愛又恨,聽說芒果很毒?孕婦、過敏都不能碰,真的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及黎姵吟幫芒果「正名」,兩位營養師表示,台灣芒果品質好,不論直接食用或是製作料理、甜點、飲品都相當美味;吃芒果有三大優點,...

閱讀詳情 »

日本贈送台灣第三批AZ疫苗,97萬劑今天下午抵台,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上午三度到機場送機。謝長廷在臉書透露,對台灣有「恨鐵不成鋼的期許」,期望台灣發展自國的疫苗產業,不能長遠求助於人,老是做受援國。「起飛了!」謝長廷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到機場送機,因奧運管制不能下到機坪,只能從窗戶揮手,稍早在二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拚7月底涵蓋率要達到總統蔡英文口中的25%目標,全台打疫苗如火如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下午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昨一天又打了超過22萬人,人口涵蓋率已經來到18%。昨同時也新增一例接種完莫德納疫苗死亡的疑似不良反應通報,為90歲男性,打完疫苗後6天死亡,目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