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走路讓人更健康更快樂更聰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神經科學家Shane O’Mara認為,大量的常規行走可以開啟大腦的認知能力,O’Mara認為,人人都應該將健身裝備換成一雙舒適耐走的鞋子,然後走出去散步。自由撰稿者Amy Fleming甚至親眼見證了走路的神奇功效 – 她的家人因急性腦損必須復建,透過大量的行走,大腦功能獲得大幅度的治療效果,語言表達更是流利無礙,令Amy Fleming不禁大喊 “這簡直是神奇的超能力”。

現年53歲的神經科學家Shane O’Mara對行走充滿熱情,並著有新書《In Praise of Walking》(行走讚美詩)。O’Mara不願意讓城市擁擠的街道中斷行走的樂趣,每每快遇到紅燈時,他會快步通過以避免停下來暫停行走。不僅僅是個人的經驗,O’Mara透過大量參與者的的數據指出,走路會使我們更健康、更快樂、更聰明。

走路讓人更健康更快樂更聰明

O’Mara表示,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很容易令人感覺像無腦息肉生物,但走路和說話卻可以讓人有興奮的感覺,他說 :「從科學文獻中發現,人們若是在參與創造性行為之前先行參與體育活動,腦部表現會變得非常有活力。」O’Mara對行走的熱情與他大腦研究實驗:壓力、憂鬱、焦慮與學習、記憶、認知,而事實證明,支持學習、記憶和認知的大腦系統與受到壓力和憂鬱影響的系統一致。當一個人行走時,大腦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節奏,但是坐著時,這些節奏就會自動消失。行走是人人都擁有卻被忽視的超能力,當我們起床和行走時,我們的感官變得更加敏銳,大腦與身體相互作用產生了變化。

雖然行走和腦部損傷關聯數據不是很多,但是O’Mara認為仍可推測出在指導下的行走加上說話同時進行可能有助於改善腦部損傷,可能是因寪行走促進血液流動以及大腦中夾帶各種電子節奏的效果。有些人並不認為步行是適當的運動,O’Mara認為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觀念,即使是經常在健身房鍛鍊一小時的健身者也不能不多多行走,但可惜的是,許多人在健身完成之後,就不太願意再花時間行走。這並不是說O’Mara反對劇烈運動,而是走路更容易令人做到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你所需要的只是一雙舒適的鞋子和雨衣,卻不需要做很多事前伸展及熱身準備。」

隨著便利先進的生活,人們變得越來越長久坐,這對人體是一大風險。建議大家站起來走走,不論是走路上班、上學,還是到公園散步,身體與心理必定會更健康快樂。

ReferenceIt’s a superpower’: how walking makes us healthier, happier and brainier

 

相關推薦

記者 張耀元/台北報導 隨著落髮人口的增加,以及植髮手術的普及,進行『二次植髮矯正』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高地植髮家診所院長鄒積鎮醫師表示,部分患者採取漸進式的植髮方式 ,在第一次植髮後,選擇二次植髮達到更好的髮密度;但更多的患者,是因為第一次植髮的效果不如預期,必須進行第二次的植髮,來矯正彌補第一次植...

閱讀詳情 »

記者黃信峯/嘉義報導 在物價瘋漲就是薪水不漲的年代,繁忙快步調的社會也產生不少文明病!多數國民因工作業績壓力大,加班、兼差以及飲食缺乏注意,因而導致胃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年齡層也有逐年下滑的趨勢。北市一名36歲林姓男子,從事業務工作需長時間開會、跑客戶,導致作息不正常,常錯過了用餐時間,長期餓過頭...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編輯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冬季水果-柳丁、橘子、番茄、棗子、草莓 柳丁盛產期為12月至隔年2月 營養成分: 100公克其熱量為46Kcal,膳食纖維2公克,維生素C56.8毫克,葉酸6.3微克,維生素A21IU。維生素C可以幫助抗氧化、增加免疫力。 柳丁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新增確診人數連日來維持在個位數的低檔,讓本土疫情看來樂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3)日就對「口罩鬆綁」鬆口,透露應該很快了!陳時中還說,如果能解禁口罩,「我最想開的是運動」,這是他的第一選擇。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