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搭配標靶 幫助頭頸癌患者延長存活

化療搭配標靶 幫助頭頸癌患者延長存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彰化一名65歲的陳先生,口腔癌手術後沒多久就發現已轉移到骨頭,頭頸部卻無局部復發,在頭頸癌實屬罕見的發展;因是遠端轉移,除了一個月放射線治療,還接受為期半年的化療搭配頭頸癌標靶藥物,所幸治療成效頗佳,目前已追蹤一年多,骨頭都完全正常,無復發現象。

秀傳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古凡宸說明,口腔癌屬於頭頸癌,頭頸癌按照發生位置可區分為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與喉癌等。好發年齡層為40至60歲,年輕人若常暴露於抽菸、喝酒、吃檳榔三大危險因子,也可能提早罹癌。男性多於女性,主要與吃檳榔的習慣有關。

頭頸癌的治療方式多元,第一、二期患者多以手術切除腫瘤,若較晚期或腫瘤太大不好切除,有時會先以化療將腫瘤縮小,再進一步治療;另外,以喉癌與下咽癌來說,切除後無法講話,影響甚大,則會採取「器官保留」,以保留喉頭為主要考量,目前會以電療與化療同步來取代手術。

古凡宸表示,針對遠處轉移的末期患者,除了以化療控制遠端的部分,如能搭配標靶藥物,中位存活期可延長2.7個月之多。由於患者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訊號過多,導致過度生長,頭頸癌標靶藥物,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透過抑制該受體,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下降,亦可有效縮小腫瘤。

醫師提醒,遠離三大危險因子(抽菸、喝酒、吃檳榔)可預防頭頸癌,若有吃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則應定期接受篩檢。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 (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接受檢查),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04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偏鄉地區醫療不普遍,加上交通不便,民眾也較沒有預防保健的概念,有鑒於此,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黃慧雅醫師投入社區篩檢,深入偏鄉地區提供子宮頸癌篩檢服務,10年多來已完成約2萬4千人次的子抺篩檢,守護雲嘉婦女健康,優秀表現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防癌尖兵獎」肯定。守護偏鄉婦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骨科門診常聽到「醫生,怎麼辦?我的女兒怎麼背部隆凸起來,肩膀也一高一低的,會不會需要開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來收治多起自發性脊椎側彎病例,患者年齡約落在10-18歲。然而,許多家長會尋求牽引、吊單槓、整骨等方式治療,但效果大多有限;醫師提醒,若家中小朋友有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5歲媽媽,長年飽受胃潰瘍困擾,某次接受胃鏡檢查後,確診為感染胃幽門桿菌所導致,但雖經三次殺菌治療,卻仍未見效,直到醫師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這名媽媽平時牛奶、咖啡和茶不離手,導致胃酸分泌增強胃酸分泌,促使藥效未能及時發揮,經改善平時飲食習慣後,再次接受治療,才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暑假中,孩子的生活作息是否晨昏顛倒,擔心無法盡快恢復正常作息?或是擔心孩子們因為沉重的功課壓力深夜才能入睡,影響身心健康?根據一篇2019年5月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採取調整睡眠作息的干預措施,可幫助夜貓族在三週內,改變其晝夜節律,顯著地改善睡眠與清醒時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