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易引起副作用 中西醫合療助改善

化療易引起副作用 中西醫合療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因擔心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因此放棄治療,但其實必要時可藉由中西醫合療的方式,幫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教授指出,西醫主「攻」,中醫主「守」,尤其每個人體質基準不同,藉由中西醫合療,為癌症病人調理體質,幫助減輕癌症術後放、化療副作用。

中醫治療癌症 分扶正與祛邪兩方向

化療容易使癌患出現噁心、嘔吐、食慾變差、白血球與血小板降低等現象,且化療後也會有失眠、胃口差、口乾舌燥等症狀,賴東淵教授表示,中醫在治療癌症時,分為扶正與祛邪兩方向,前者是扶助機體的正氣,增強體質,針對虛證選用具有補益、強壯的方藥,以提高病患機體的免疫功能。

藉由中藥增免疫力 降低化療副作用

後者則是針對病灶與病因,賴東淵教授解釋,透過中草藥、針灸等方法來抑制或消除腫瘤生長的祛邪方式,尤其癌患若得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或器官,恐嚴重好傷體內氣血,這時可藉由中藥在術前使用有助提振精神,術後則加速復原;此外,也能藉由中藥幫助增加患者免疫力,並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以達到降低放、化療的副作用,達到療效。

治療配合飲食營養 有助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以傳統中醫而言,多數癌患屬於體質濕熱,這時再接受屬於熱毒的化學或標靶治療,就容易出現副作用。賴東淵教授強調,中醫能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等加上西醫治療,依照不同症狀給予合適的中草藥配方,就能提高治療成效,但除了治療,癌患最重要也要適當的飲食與營養,以及充份休息,並配合運動來幫助改善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不只眼睛「乾」 神經密度低也恐導致乾眼症

成人血癌治療棘手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助銜接移植

酷暑炎炎,血糖控制大不易 醫師解析兩大原因

肺癌藥物納健保 晚期癌友命運新希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放血、急吞降血壓藥、自行就醫? 醫:錯誤觀念破解迷思一:指尖、耳垂放血延緩腦中風症狀?醫:無實證研究支持破解迷思二:吞降血壓藥無益,恐影響血液灌流加劇病情破解迷思三:切勿自行就醫,請打119,送往腦中風處理特定醫院指尖、耳垂放血,或血壓飆高時立刻吞降血壓藥,有助延緩中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桃園報導】霸王級寒流跨年來襲!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跨年前後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嚴加防範。心臟科醫師更呼籲,寒冬季節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外,還有1個致死率相當高,但卻常被忽略的疾病:主動脈疾病,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冬天特別容易發生膝蓋和肘部的關節疼痛,整形外科醫師桐生有紀說明,如何透過運動前的準備以及日常生活習慣來預防關節疼痛。身體寒冷會引發關節痛 運動前先暖身在這個氣溫逐漸降低的季節裡,關節痛的問題讓許多民眾擔心。桐生有紀醫師表示,氣溫下降時,微血管會為了維持體溫而收縮,導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核糖核酸干擾」(RNAi)可使細胞某些基因沉默,避免致病性蛋白質產生,是諾貝爾醫學獎級的重大研究。全球第一款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台灣食藥署雙重批准的RNAi藥物,即將在台上市,可針對遺傳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hereditary transthyret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