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十年老病友乳癌又復發 竟是擔心染疫中斷回診

十年老病友乳癌又復發 竟是擔心染疫中斷回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75歲婦人陳女士10年前確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第二期,接受手術治療搭配輔助性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後,疾病控制良好,無復發轉移現象,而定期於門診追蹤檢查。陳女士今年開始陸續出現胸悶和呼吸不順的症狀,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擔心染疫風險不敢出入公共場所,而沒有及早至醫院就診,最後出現嚴重呼吸窘迫之情形始就醫接受檢查治療。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胡名宏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防疫至上,民眾對於進入醫院和其他公共場所普遍有所顧慮,但近半年來發現有不少病患延誤診斷或讓病情惡化的現象,因此提醒民眾疫情期間萬一出現身體不適時應正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保持正確的就醫觀念,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擔心染疫而因小失大。

乳癌用藥選擇多 積極就醫疾病方能控制

胡名宏醫師說明,陳女士就醫檢查後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肺部,也有肋膜積水的現象,病況十分嚴重,當時在與其討論之後陳女士隨即開始抗賀爾蒙藥物搭配標靶藥物CDK4/6 抑制劑治療,數週後呼吸困難症狀已緩解,積水問題也漸漸消退,病情得到大幅度改善。胡醫師進一步呼籲,面對疾病應積極就醫,拜健保之福國內現在治療乳癌有愈來愈多元的藥物選擇,病友們大多能把疾病控制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回診追蹤勿中斷 做好自我保護最重要

胡醫師接著提到癌症病患需要經常進出醫院,尤其是晚期乳癌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切勿因疫情壓力而影響回診或中斷治療,有任何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國內在全球疫情爆發前已超前部署,加上疫情期間醫院對於防疫措施多所嚴格管理,民眾不需過份擔憂。乳癌病友平時也要注意做好自我保護及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戴口罩、勤洗手、進出醫院雙手消毒等,維持樂觀正向的心情,積極面對病情有助於對抗乳癌的威脅。

乳癌病友不要慌 可透過多方管道尋求協助

胡醫師呼籲,研究顯示新冠肺炎之後民眾的焦慮感普遍增加,加上許多晚期乳癌的患者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國內的癌症醫院多半有完整的整體照顧系統,針對情緒性問題可以透過醫院的醫護人員,個案管理師,社工師,和心理師的支援系統尋求幫忙,另有乳癌病友團體能夠提供互動紓緩;對於自身治療狀況不瞭解時可利用線上(Line、email等)或電話諮詢等,讓民眾能在多種管道的幫助之下安心就診免煩惱。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2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台灣癌症患者幾乎超過一半的癌友都能恢復健康,但癌症希望基金會公布2014癌友需求調查結果,過半數病友失眠,4成憂鬱;近3成不想出門、認為自己沒希望;近4成有經濟壓力,更有超過5成的病友有飲食、照顧資訊的需求;更有逾8成癌友身心壓力大! 32歲時與母親罹患同樣癌症 從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治療骨骼關節退化,通常會採以消炎藥或類固醇等方式,幫助減緩患者不適,已是目前普遍醫師治療的共識,但其實消炎藥或類固醇容易引起全身性副作用,像是有腸胃道、心血管疾病者,較不適用,且一旦引起局部性副作用,也可能使患者出現肌腱退化、軟組織萎縮等問題。 傳統治療 容易出現副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3歲的小萬看到家裡有一堆閃亮亮的強力磁性小鋼珠,一時好奇就吞了好幾顆。送到急診後,醫師立刻安排手術,由於小鋼珠和所有食物混在一起,造成胃鏡檢查耗時3小時才順利取出鋼珠,幸好後續恢復良好,並未出現任何併發症。 多顆磁鐵下肚無排出 最後手術取出 4歲的王小弟也是因為誤吞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5歲王老闆事業有成,娶了美麗嬌妻,人人羨慕。但年輕時拚命衝事業,飲食不正常、抽菸喝酒、也不愛運動,近幾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檢查出高血壓及糖尿病,雖然以藥物治療獲得控制,但勃起障礙卻一直無法改善,直到接受體外震波治療後,原本軟綿綿的陰莖逐漸「覺醒」,現在與太太生活滿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