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即日「取消實聯制」 陳時中:因為沒有實質效果

即日「取消實聯制」 陳時中:因為沒有實質效果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本土疫情將持續升溫,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宣布即日(4月27日)起取消實聯制,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仍維持至今(2022)年5月31日,相關規定說明如下:

現行防疫措施 規定總整理

一、即日起取消營業場所/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餐飲場所等)實聯制措施,鼓勵民眾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

二、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

(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

(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室內外從事運動。

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

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

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三、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四、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

五、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

六、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七、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

沒有了實聯制!鼓勵民眾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

指揮中心指出,簡訊實聯制自去(2021)年5月19日起實施,透過「疫調輔助平臺」整合簡訊實聯制資料,協助地方政府疫調人員掌握個案相關活動史及匡列接觸者等,達到防疫之目的。

截至今年4月26日止,已發送47.7億則簡訊,因應疫情發展及防疫新階段之措施調整,即日起取消實聯制措施,簡訊發送將自明(28)日零時起退場,鼓勵民眾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該APP在廣泛使用下才能發揮最大成效,使用者只須下載安裝並開啟藍牙,APP即可記錄相關資料。民眾進入場域時僅需出示APP畫面,提供更便利之自主防疫方式。尚未安裝之民眾可至App Store及Google Play雙平臺下載使用。

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延伸閱讀】

本土確診近9千!再添16例中重症、2例死亡

本土+6295 急診天天爆滿!指揮中心急籲:勿浪費資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從一餐糖質90g 到一餐糖質10g 的減糖健康新對策 小野千穗 「今天早上在菜市買的草莓非常酸!」、「那很好!」「今晚想吃手握壽司」、「那麼,應該買花椰菜。」「今天的下午茶吃什麼?」、「冰箱裡還有一條櫛瓜,可以做鳳梨酥。」這不是開玩笑,也不是我亂寫的……這是我在家的日常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進入濕冷的冬季,心情也隨著天氣變的鬱卒嗎?根據研究發現,午間的光照治療不僅能減緩憂鬱症發生,也能增進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因此,不妨趁著有陽光的日子,到戶外曬曬太陽,讓天冷也能擁有好心情!研究證實:光照療法有助緩解憂鬱該研究由西北大學醫學院進行,以46名患有中度以上的憂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近10年來,銀髮族罹患白內障的人數高達五成;換言之,近半數的銀髮族深受白內障所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65歲的莊媽媽是一名金藝工匠,修補金飾、打金鏈時常需要用眼,但近兩年來常覺得眼睛霧霧的看不清出,給當眼科醫生的女兒檢查才發現她得了白內障。白內障「霧裡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少子化關係,家長都很寵愛小孩,吃得很好,但是飲食卻過於精緻化,因而導致營養不均衡;或因生活型態轉變,造成小孩壓力大、睡眠不足等影響,孩童生長問題日趨增加,小兒遺傳科的求診比例更是逐年遞增。有位陳小弟因爸媽平均身高僅155cm左右,至各地求醫都被說是遺傳所致,頻頻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