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即食蛋白質食物好方便,對照顧者來說是好事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近來蛋白質類食物變得很流行,超市、便利商店開始出現即食雞胸肉、香菇雞湯、茶碗蒸、蒸大豆、濃豆漿等主訴蛋白質的食物,讓攝取蛋白質食物更為便利這是好事!

補充蛋白質食物有利身體康復

蛋白質是攸關人體發育、組織修復的營養素,無論是長肌肉、長頭髮,或是創傷修復、抵抗病毒都需要靠蛋白質做原料,所以蛋白質食物非常重要,尤其是正在發育的孩童運動員、手術後的病人、接受化療的癌症病患、老年人更是需要攝取足量蛋白質,供身體利用,目前有即食蛋白質食物可供選擇,對於照顧者及需求者來說是很方便的事,可以省下不少烹調時間,快速提供蛋白質食物。

傳統家庭成員多,有家人動了手術或癌症化療,家中的女性成員,像是媽媽、姑姑、嫂子、舅媽、姨媽,常會花一、兩個小時燉煮雞湯、排骨湯、牛肉湯、魚湯給病人食用,如果是素食者,也會煮些黃豆芽、海帶、蕃茄湯或天貝香菇湯給病人補元氣,這類湯品口感軟爛、湯頭鮮美,病人可以輕鬆補充到足夠的蛋白質。

不過隨著家庭結構改變,目前多為小家庭,照顧者人數變少,家中成員多半是工作一族,實在抽不出時間幫助生病家人準備多樣化的蛋白質飲食,可是病人又必須每天補充各類蛋白質飲食,身體復原才會加快,尤其是化療病人,最怕白血球低落的副作用,不但容易感染,甚至還會無法繼續化療影響病情,對照顧者來說,每天要張羅蛋白質飲食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有了很方便的即時蛋白質食物可以利用,當然是得利助手。

即食蛋白質食物好方便,對照顧者來說是好事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即時蛋白質食物符合社會需求

蛋白質類食物為什麼會變流行?有報導是說是拜運動、瘦身風氣盛行所賜,但從行銷研究角度觀察,應是該項市場需求一直都在,只是未被滿足,近年來食品業者發現市場缺口,願意投入,剛好符合目前市場需求,蔚為流行是社會趨勢必然結果。

其實營養師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大助力,日前有採訪營養師表述關於癌症病人的飲食,由於化癌症病人飲食需特別注意蛋白質食物的攝取,營養師建議,如果家人真的抽不出時間張羅「豆、豆、魚、肉、蛋」多樣性蛋白質食物,超市、便利商店所陳列的各種即時蛋白質食物,是可以做為蛋白質食物的選項,因為包裝上都標有營養標示,再參酌病人體況、營養師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分量,有助病人身體復原。 

也對!走進超市、便利商店,就會發現各式蛋白質食物,像是豆漿(無糖、有糖、高鈣等)、奶製品(鮮奶、優格、起司等)、蛋(茶葉蛋、溫泉蛋、溏心蛋、沙拉蛋等)、雞胸肉、雞湯(香菇、蒜頭、剝皮辣椒等)、牛肉麵、多蛋白餐盒等,要吃熱食,微波加熱就能食用,相當方便。

懂得搭配買,就能輕鬆吃到足量蛋白質

一般來說,成年人的化療病友,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5 公克蛋白質,以60公斤為例,

一天需要吃90公克蛋白質,再以一份蛋白質食物7公克計算,每天要吃13份蛋白質食物。

一份蛋白質食物怎麼算?一顆蛋約7克,是一份蛋白質食物、一盒400毫升豆約14克,是兩份蛋白質食物、一片即食雞胸肉(便利商店販售)約35克,是5份蛋白質食物,以上食物只要病人吃得下,就能輕鬆攝取到 8份蛋白質食物,照顧者在張羅其他5份蛋白質食物就會比較簡單,而且會省下很多時間!

即食蛋白質食物好方便,對照顧者來說是好事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個人從青年期到發育完全,肺部最健康的時期,大約在20至25歲,過了這個時間點,功能便會緩慢地逐漸下降,適當的運動與調節,就變成保養肺部的一項大重點。   多做擴胸運動 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柏嵐表示,胸腔復健運動是個不管在哪裡都可以做...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中醫的觀點裡,「中風」即為一般的腦溢血或腦血管阻塞,當發病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症狀變化快速,如自然界之風瞬息萬變,故稱之為「中風」。 大家都知道,發生中風的族群,多和糖尿病、三高或是各類心血管疾病有關,當血脂肪太多,產生動脈硬化、血壓異常,長時...

閱讀詳情 »

家中過期或未吃完的藥品,該怎麼處理才好?哪些藥物可以直接丟棄,哪些藥物需要特別處理呢?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資深藥師葉爵榮藥師表示,其實一般常見的藥物都可以自行分類後丟棄,但仍有少部分藥品需要交由各大醫院或社區藥局的藥品回收站處理,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過期、變質、不再使用的藥物該如何處理?其實大部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