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衛福部點名「這群人」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3倍 日常管理有3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新冠疫情進入社區大爆發階段,雖然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有一群人卻得格外小心!國健署點名正是「糖尿病病人」,因為糖尿病病人一旦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如果還合併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糖尿病病人,罹病後康復情況可能還更差 。

國內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成合併腎臟疾病,只有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及時防範。

不過,國健署分析健保署資料指出,去年糖尿病病人眼底檢查率為44.7%(前一年為46.6%)、尿液微量白蛋白為67.5%(前一年為67%),認為受到疫情影響關係,已經導致部分糖尿病病人擔心回診容易受到感染,而沒有定期接受檢查。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糖尿病患在防疫作為上,日常生活除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等措施之外,更應重視血糖控制,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用藥及定期測量血糖、血壓等,做好個人健康管理,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尤其,吳昭軍警告,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的病變,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合併症發生,合併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卻會在不知不覺中侵害個人的健康。提醒病友們別讓疫情影響回診檢查的意願,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措施,依照醫囑定期接受眼底及尿液檢查,就能降低糖尿病合併症的風險。

國健署亦提供糖尿病管理3要訣,強調照著做,才能穩定控制血糖,降低合併症危害,遠離新冠肺炎病毒。

一、要定期回診及檢查:
糖尿病病人應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就醫,並定期接受眼底視網膜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合併症,降低健康危害。

二、要做好自我管理:
維持均衡飲食原則,規律運動,按醫囑吃藥或施打胰島素等針劑藥物,配合居家監測血糖、血壓,並紀錄相關數值,以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三、要做好防疫措施,正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經醫師評估後,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回歸正常生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上班族6人1吸菸 「易請病假、老跑出辦公室」衛福部要老闆當心

快篩實名制六日恐買嘸! 「鋪貨點砍半、周日還斷貨」藥師憂淪出氣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有超級蔬菜之稱的綠花椰菜,被視為是十字花科之王,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也是抗癌防癌的好食材!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A、C,也含有鈣質、膳食纖維與鐵質等多樣化營養素,適量食用對健康很有助益。  綠花椰菜有超級蔬菜之稱,營養價值極高!綠花椰菜具有強大的抗氧化營養價值...

閱讀詳情 »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治醫師黃本湘 透過規律服藥,持續接受追蹤與治療,HIV孕媽咪也能安然度過孕期,並使母子垂直感染機率有效降低。   案例 小珍去年因為心臟手術接受輸血,痊癒後不久,便開心地發現自己已懷孕,然而,懷孕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

閱讀詳情 »

A型肝炎‧年紀越小越要注意!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 部分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根據2004~2014年期間的數據,每年的A型肝炎病例平均約100~200例;2015年起略增,但不會偏離平均值太多。 然而,從2016年開始,A型肝炎疫...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24期 2018/01 凡人皆有框架 黃鼎殷 好好服務身體與頭腦 當我們離開一體,成為獨立的個人時,框架就產生了。想掙脫框架的意念,來自想重回一體的本性。 框架,在每一個獨立的人的身體和腦袋裡,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框架,腦也是一個框架。身體的框架一如老子講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