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衛福部點名「這群人」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3倍 日常管理有3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新冠疫情進入社區大爆發階段,雖然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有一群人卻得格外小心!國健署點名正是「糖尿病病人」,因為糖尿病病人一旦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如果還合併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糖尿病病人,罹病後康復情況可能還更差 。

國內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成合併腎臟疾病,只有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及時防範。

不過,國健署分析健保署資料指出,去年糖尿病病人眼底檢查率為44.7%(前一年為46.6%)、尿液微量白蛋白為67.5%(前一年為67%),認為受到疫情影響關係,已經導致部分糖尿病病人擔心回診容易受到感染,而沒有定期接受檢查。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糖尿病患在防疫作為上,日常生活除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等措施之外,更應重視血糖控制,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用藥及定期測量血糖、血壓等,做好個人健康管理,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尤其,吳昭軍警告,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的病變,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合併症發生,合併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卻會在不知不覺中侵害個人的健康。提醒病友們別讓疫情影響回診檢查的意願,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措施,依照醫囑定期接受眼底及尿液檢查,就能降低糖尿病合併症的風險。

國健署亦提供糖尿病管理3要訣,強調照著做,才能穩定控制血糖,降低合併症危害,遠離新冠肺炎病毒。

一、要定期回診及檢查:
糖尿病病人應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就醫,並定期接受眼底視網膜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合併症,降低健康危害。

二、要做好自我管理:
維持均衡飲食原則,規律運動,按醫囑吃藥或施打胰島素等針劑藥物,配合居家監測血糖、血壓,並紀錄相關數值,以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三、要做好防疫措施,正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經醫師評估後,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回歸正常生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上班族6人1吸菸 「易請病假、老跑出辦公室」衛福部要老闆當心

快篩實名制六日恐買嘸! 「鋪貨點砍半、周日還斷貨」藥師憂淪出氣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周蘭君報導】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接受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補助,自108年4月1日起開辦為期6.5個月的「108年度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複合式烘焙班」,於10月7日舉行結訓典禮,緊接著將協助結訓的學員考照及輔導就業,以提升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能力。   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於結訓典禮中表示,該...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有些人無故體重一直上升,怎樣都瘦不下來,脖子莫名其妙黑一圈,怎樣都洗不乾淨,粉刺痘痘又如雨後春筍般一直冒出來,要小心可能是婦科出了問題!當婦科出現問題時,常因症狀不明顯或看錯科延誤治療,導致死亡率極高!在女性十大癌症中,婦科惡癌就佔有三個名額,年齡還不斷下修中。東元生殖醫學中心楊...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癌症」二字往往讓人聞之色變,拜現代醫學科技所賜,癌症已非不治之症,有高達4成的癌症病患,最終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過世,而非死於癌症本身。一旦病患營養不良,除了會體力下滑,還有可能影響免疫功能,影響傷口癒合速度,增加增感染風險,嚴重時甚至會需要中斷治療療程。既然營養均衡如此重要,患病...

閱讀詳情 »

▲預防骨質疏鬆,飲食中鈣質的補充十分重要。(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骨質疏鬆,中斷補鈣,可能比沒有補鈣更糟糕。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今(7)日在衛教活動上就提醒,40歲以上民眾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讓鈣質持續流失,但若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只會加速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