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卵巢囊腫要不要開刀? 名醫曝做對「這件事」預防提早更年期!

卵巢囊腫要不要開刀? 名醫曝做對「這件事」預防提早更年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經痛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不少人鬧到嚴重時,甚至必須動手術才能解決心頭大患而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痛經常見的主要原因,國內婦產科門診統計就發現台灣年輕女性有多達1成是巧克力囊腫惹的禍,不得不考慮切除,才有機會從此跟各種擾人的症狀說再見,但手術最大風險就是出血。 

醫師提醒若沒有做足「止血」護卵功夫,不但可能傷及日後好孕、甚至可能提早更年期;在術中搭配局部止血醫材,主動止血,降低後遺症機率、也縮短術後恢復時間,減少對卵巢的破壞,更完整保留卵巢功能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器官,負責著分泌女性荷爾蒙及製造卵子的重責大任健康與否,影響小至女性的氣色、身材,大到情緒乃至生育的功能。動手術若破壞太多,不但易不孕,更年期更可能提早,讓不少女性陷入憂慮。 

國內專長婦科腫瘤手術與治療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微創內視鏡科主任張穎宜特別提醒年輕、有生育規劃的女性,尤其心裡要有底!不論是下腹疼痛、經血異常或小便解不出來、頻尿等,只要相關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手術往往是不得不的最後一步。 

雖然有些卵巢腫瘤或許不大但若有疑似癌症組織,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醫師表示囊腫若大於68公分以上,擔心發生扭轉或破裂的機率高,建議要直接手術外,就算病人本身的卵巢腫瘤不算大在有些狀況也會需要手術。 

例如,要進行病理確認腫瘤良性或惡性,然而只要開刀,難免就有傷及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可能性及風險存在。 

張穎宜指出,手術對於卵巢的傷害,來自於在剝除腫瘤的過程中,難保證百分之百不損及正常組織,且卵巢血管密集又脆弱,手術中大量出血若使用傳統電燒方式止血,熱傳導造成的損傷,有如二次傷害恐影響卵巢功能導致術後更年期提早報到或是不孕。 

手術中想保護卵巢功能,張穎宜醫師說,得靠醫師眼明手巧,精準下刀減少破壞,適度縫合減少電燒,同時可以考慮自費搭配含凝血酶的止血醫材,只要噴在滲血表面上,就能更有效率的加速凝血速度、控制出血;尤其針對特殊體質,像是癌症、糖尿病、肝腎疾病、血友病等,本身凝血功能有異常的患者,更是受惠最多的族群。 

張穎宜強調,卵巢腫瘤要不要動手術,全視年齡、症狀、大小以及未來生育計畫等因素,針對育齡婦女,護卵、保住生育功能往往是第一要務,建議有需要手術的患者多與醫師討論,以及主動向醫師了解合適自身的止血醫材,以免錯過治療與生育的雙動黃金時段。 

照片來源: Pexels示意照、張穎宜醫師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高端疫苗獲EUA?柯文哲直言「我看不懂」要衛福部出來說明

北市自購?柯文哲:我還是無法理解 為什麼台灣買不到疫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同理早發性失智 貼近照顧者的心 謝宛玲 喜恩居家護理所/負責人   喜恩居家護理所投入長期照顧領域不是二、三天的事情了,來來去去照顧過許多失智與失能者,沒有哪一個家庭比哪一個家庭輕鬆。以我看來,照顧失智患者的家庭更要多花點心思,因為社會大眾多半對於失智症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最大的誤解之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 為讓孩子專注學業,昔有孟母三遷,今有母親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開安親班,這名曾飽受學習效率低落困擾的鄭同學,多年來靠著媽媽耐心陪伴、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及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治療,成功逆轉不會讀書刻板印象,不僅建中畢業,現更在陽明大學進行ADHD人工智慧研...

閱讀詳情 »

寶媽三度罹癌,勇敢面對的正能量鼓勵不少病友,她日前上《聚焦2.0》分享抗癌經驗,表示去年健檢發現長了0.6公分腫瘤,雖然是第三度罹癌,但醫生看完超音波反而恭喜她及早發現肺腺癌,她特地選在平安夜住院隔天動刀,原本平心靜氣的面對開刀,卻被家人惹怒:「我24號晚上住院,家人放我一人在醫院,全部去開趴,還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的風險國家名單又有變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宣布,由於泰國、不丹及澳洲,近期疫情出現升溫,即日起自低風險調整為中低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公布的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