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去年意外淹沒害命302人 防溺穿著「鮮豔泳衣」可能救你一命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假到了,赴溪流、海邊等水域戲水消暑,一向是國人親子或學生揪團出遊的首選,但國健署今(21)日分析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提醒民眾事故傷害仍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6名,每10萬人口有28.1人因事故傷害死亡,其中因「意外淹死或淹沒」死亡人數光2019年就有302人之多。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2019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因「意外淹死或淹沒」死亡人數共有302人,相當於每10萬人口有1.3人死亡,風險不容輕忽。

尤其是溪流水域深淺不一,水溫差別甚大,甚至在坡度大的地區,也可能會有急流及漩流,成為國健署點名,戲水時需特別留意的危險區域,相關的安全措施絕對不可少。

羅素英強調,夏日戲水一定要到有合格救生員的泳池或水域,也可以查詢教育部體育署「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水安地圖」公布「99-108年重覆發生溺水死亡意外之水域」(連結網址https://www.sports.url.tw),避免到危險水域,才能平安過暑假。

防範因戲水可能發生的危險,國健署提供預防溺水事故的5項訣竅:

一、要注意:出門前先看氣象預報,若天候不佳就應改變目的地。在溪河戲水時,若看到溪河上游山區烏雲密布,或溪河水流突然變混濁,應趕快上岸並離開相關水域,以免受困於暴漲的溪水而發生危險。

二、要安全:選擇合法戲水地點,別忽略「水深危險」的告示牌;除了注意現場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戲水時也要結伴同行,不要單獨下水遊玩。

三、要暖身:下水前先暖身,不要長時間泡在水中以避免失溫,並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感到疲累就別下水。切記勿穿著牛仔褲等容易吸水變重的長褲衣物,建議穿著鮮豔泳衣、泳帽為佳。

四、不嬉鬧:不要在水中嬉鬧、惡作劇以及進行跳水活動,以免發生危險。

五、要冷靜:如不幸溺水時,要保持冷靜,拼命掙扎更容易消耗體力,應適時舉手呼叫,等待救援。若是遇到他人溺水,就算情況再緊急,也不可貿然下水,應大聲呼救、呼叫119,並使用附近延伸物(竹竿、樹枝等)、漂浮物(球、繩、瓶等)來幫助溺水者。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C肝最高風險鄉鎮在這! 逾50歲竟每4人1染C肝

台青少年紙菸、電子煙使用率首見雙升! 害吸菸率高13倍大魔王是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彰化衛生局「主動普篩」,針對一名長居美國返台、無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採檢,周一確診新冠肺炎,但因不符合中央採檢通報規定,讓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調查,成為防疫以來中央調查地方的首例。此舉一出,醫界、公衛界都有不同聲音,有人質疑以政風相逼政策將淪為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 國人平均四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僅半數患者血壓獲得良好控制。過去控制血壓主要是採取藥物治療,現可經由高血壓導管治療,有效降低血壓。61歲羅先生患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每餐必須吃19顆藥,但血壓仍控制的不甚理想,經醫師建議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現在每天僅需服用5顆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康弘昌/台北報導 本屆由台北市政府、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及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台北馬拉松將在今年12月20日上午舉行,今(18)日的賽前記者會上正式宣布登記抽籤時間從即日起至9月14日止開放報名,此外,現場更請來「跨欄王子」陳傑受邀擔任賽事宣傳大使,鼓勵民眾一起來共...

閱讀詳情 »

氣管敏感逆轉勝!兩大關鍵讓你少吃很多藥! 看似自然的呼吸,其實是要費力氣的,其中如何順暢呼吸,與呼吸道的阻力有關,現代人氣管敏感,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像是空氣污染、吹冷氣、吃冰等,都會造成體質痰飲伏留,使呼吸道脆弱,容易造成堵塞,發生鼻塞等鼻炎的問題。 要如何改善這樣的情況,平時可以替孩子做些按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