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參加「糖尿病共照網」 抗病不再單打獨鬥

參加「糖尿病共照網」 抗病不再單打獨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一名體重破百的四十歲女性,日前因頭痛欲裂前往醫院就診,發現其血壓、血糖超過標準值,後頸部、鼠蹊部顏色暗沉,疑似是糖尿病徵兆的「黑色棘皮症」,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罹患高血壓合併糖尿病。

「當時她體內糖化血色素已經高達8.6%,血糖值超過200mg/dl,以口服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治療,一個月狀況穩定後,為強化整合照護,我將她加入糖尿病整合照護網。」收治該名女性的新陳代謝科醫師郭台生表示,目前這位病友體內的糖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已經降到5%,體重也減輕近10公斤,飯後血糖值控制在150mg/dl以內。

糖尿病找共照 定期檢查遠離併發症

以往糖尿病治療都只由醫師提供照護,單純給予病友藥物治療,忽略衛教管理,對病友是否按時服藥、注射的把握度不高,一旦病友的自我照顧能力不佳,或是主要照顧者沒有正確照護意識,血糖控制差,反而更容易引發併發症。過去許多病友連發生低血糖也不自知,惡化也不知怎麼處理,往往遲至狀況嚴重才送急診。

郭台生醫師表示,國健署已持續多年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照護計畫,透過醫護團隊以多科別專業整合照護,包括醫師、護理衛教師、營養衛教師、藥師、臨床心理師及社會工作者等,指導病友維護自身健康。「加入照護網後,診所主動介入照護,病友對糖尿病的自我認知提高,生活品質普遍提升。」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的醫療院所,也提供病友血糖、血壓、血脂、尿蛋白、腎病變、足部神經血管病變、眼底視網膜等定期檢查,以及衛教追蹤、營養諮詢,甚至還能參與不定期舉辦的社區衛教活動。

郭台生醫師表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加入糖尿病共照網認證診所後,第一年的糖化血色素降幅即可改善約為0.7%,死亡率也下降四成,不僅預防併發症發生有顯著成果,更有高達半數患者能有效降低截肢風險。

適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血糖控制沒煩惱

治療糖尿病不外乎三大準則:藥物治療、運動、飲食控制,且目標血糖應控制小於7%,因為積極控制血糖可以有效減少併發症發生,例如眼底病變風險可減少76%,避免生活品質惡化。

常常有病患會對於打胰島素有所質疑;然而,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病友於初次確診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只剩下五成,隨著病程進展及老化,每年會持續下降4%。郭台生醫師指出,李登輝總統就使用胰島素治療超過30年,身體仍十分硬朗。而胰島素是身體所必須;因此,若可以早期補充胰島素,控制血糖效果更好,可使胰臟細胞休息而延緩惡化。

郭台生醫師強調,糖尿病照護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非常重要;當血糖用藥治療穩定後,病友得藉由運動和飲食控制,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良好控制病情發展,進而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1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先生下班回家,親眼看見太太把一鍋剛炒好的飯菜拿出去倒掉,又若無其事走回廚房。震驚之餘,他驀然想起前幾天也看到外頭地上有煮過的飯菜,平靜後才詢問太太,她竟然激動起來,怪先生汙衊,卻又對煮菜後續沒有印象。台灣癲癇之友協會榮譽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神經科顧問醫師施茂雄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中度智能障礙的信儒,長期追蹤癲癇,有一次在慈濟醫院健檢發現他的骨質密度不佳,醫師提醒孩子體重過輕,跟中心討論後,調整生活習慣,余媽媽帶著信儒天天曬太陽、做運動,也注意飲食和營養。隔年再追蹤,數據有明顯改善,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從小不愛講話的信儒,近年來竟能興致勃勃主動登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約10%患者都因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內膜腔內,或大於4公分,影響胚胎著床而無法受孕;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內視鏡微創手術主任高惠芬指出,治療上,除了可透過服用藥物、超音波燒除等,也可採以手術切除子宮肌瘤方式,都有助於提高受孕機率。長8公分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眼鏡族」相信,成年後近視不容易增加,不顧忌躺著滑手機,或是隨時隨地都在使用3C產品,等到發覺視力模糊,檢查才發現近視竟然加深了。北榮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陳世真表示,成年之後近視仍可能增加,常見於需查看大量報表、文字的工作者。他提醒,用眼一定要適時休息,並且多眺望遠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